因為藍隊球員打得太猛了,幾乎讓紅隊球員沒有打出太象樣的配合,所以場下觀看比賽的氣氛陷入一陣尷尬。
蘇易和格里芬象征性地放了兩個之后,藍隊最終以21:8戰勝了紅隊,讓雙方都有了臺階下。
現場組織比賽的裁判員,在第二節對人員重新進行了分組。
兩邊的內線組合互換了位置。
藍隊:萊斯特·哈德森(PG)、詹姆斯·哈登(SG)、蘇易(SF)、杰夫·艾爾斯(PF)、哈希姆·塔比特(C)
紅隊:史蒂芬·庫里(PG)、德羅贊(SG)、丹尼·格林(SF)、泰勒·漢斯布魯(PF)、布雷克·格里芬(C)
比賽重新開始。
塔比特搶到球權之后,蘇易繼續組織進攻。
大前鋒杰夫·艾爾斯拉出來做擋拆,蘇易一個胯下變向就拜托了丹尼·格林。
蘇易靠著格里芬上籃,格里芬伸開胳膊來封蓋,然而他短小的胳膊長度并不能限制蘇易,輕松打成。
紅隊球員在第一場的失利之后大夢初醒,德羅贊率先一個背轉身過掉杰夫·艾爾斯,拋投得手。
蘇易繼續組織進攻,并且指揮哈德森和哈登這個二哈外線組合落位。
利用塔比特的掩護,蘇易面對格里芬,急停跳投。
唰!
籃球穩健地命中,在場的球探和教練都能明顯看出來,紅隊是真的沒有限制蘇易的方法。
因為在這種級別的防守之中,蘇易的存在幾乎就是個bug,有投射、有速度,會背身,幾乎打誰都是錯位。
但是因為有去年邁克爾·比斯利的先例,所以有的球探對蘇易的前景進行了一些質疑,寫下了“三號半?”的評語。
作為去年的榜眼秀,邁克爾·比斯利在NCAA中打三號位靠著強壯的身體強吃,打四號位又可以靠速度突破,幾乎予取予求。
但是到NBA之后,得分能力不足以勝任小前鋒,打大前鋒身高又不夠,而自己的缺點被無限放大,“三號半”淪為了“不三不四”。
然而這場比賽,蘇易的表現算是給了這個評價一個響亮的耳光,一腳把“三號半”的牌匾踢得粉碎。
因為首先蘇易有投射和防守,能拉開空間,單憑這一點就足以在NBA立足。
另外蘇易展現出了自己控鋒一般的組織能力和籃球智商,脖子以上的部分也完全夠用。
能勝任控鋒的球員,在這個年代,縱觀整個聯盟也沒有幾人。
勇士隊主教練“瘋狂科學家”老尼爾森狂喜,這正是自己要找的人。
比賽繼續進行。
蘇易落在內線要位,狠狠地和格里芬擠在一起,籃球傳進來的一瞬間,蘇易突然卸力,向內轉身。
格里芬慢了半步,蘇易在它面前雙手扣籃得手。
這個球進了之后,原本把格里芬吹上天的快船隊老板唐·斯科林,臉色那叫一個尷尬,他之前一直和主教練鄧利維,吹噓格里芬和其他所有新秀要差開2個level。
鄧利維也一直在關注場上的情況,道:“唐,我覺得可以考慮一下其他的選擇了。”
斯科林心里還是覺得格里芬才是最合適的,說道:“邁克,如果蘇的身高在七英尺左右,我很樂意向他伸出橄欖枝。雖然我不該有偏見,我的不應該把賭注放在黃種人外線身上,布雷克很顯然是一個不會錯誤的選擇,而且你要知道,我們球隊現在急需一名能夠護筐的...”
鄧利維斬釘截鐵地道:“那就讓蘇易打大前鋒!”
斯科林是個優柔寡斷的人,看到鄧利維這么說,他也不好再說什么,所以決定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