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交已久。”
“哦。”董育林看了云成之一眼,心想這小子不會吹牛吧?你懂魚玄機也就罷了,畢竟少年多情,又有獵奇心理,對于魚玄機這樣的奇女子多一些關注和了解也是應當。但是八大山人你也懂?然后看向畫作問道:“這畫有何奇特之處?還請小友為我解惑。”
他現在已經不稱江來為「江來小友」了,把名字去掉,只喚「小友」,顯得更加親切,仿若往年交一般。
江來沒有注意到董育林和云成之的視線交流,而是神情專注的欣賞著手里的畫卷,說道:“詩中「三耳」的典故出自《孔叢子》里所記的「藏三耳」。藏是個奴才,奴才的本性是逢迎拍馬唯命是從,當然,還喜歡告密別人,所以比常人多了一只耳朵。”
“看過清宮戲的都知道,清代的那些官員們,帽子后面一般都拖著孔雀尾巴毛做的「翎」,花翎是皇帝特別賞賜方可佩戴。你看看這幅畫,畫中的孔雀尾巴不多不少只有三根,用來影射那些只懂得奉承溜須的官員。”
“至于這句「恰是逢春坐二更」,更是直截了當的諷刺那些高官小人。當年康熙江南巡行之時,這些官員紛紛來接駕,誠惶誠恐。本來皇帝是五更天才到,他們二更時便早早趕在那里等著皇帝的到來。那塊不穩的石,暗喻的就是統治階級的江山并不是牢固的。八大山人一生都在和腐朽的清政府做抗爭。”
“行家一出口,就知有沒有。”董育林感慨萬千,說道:“江來小友果然是博學多才啊。”
“我本身喜歡八大山人,他的畫作也收藏過兩幅.......恰好前幾天看過一本畫冊,上面也著重介紹過這幅《孔雀竹石圖》。”
董育林瞪大眼睛看向江來,說道:“你說......你手頭上也有八大山人的畫作?”
“是啊。”江來一臉篤定從容的模樣,說道:“因為喜歡,就買下來了。”
“.........”
董育林看向云成之,想要確定一下江來有沒有在吹牛。畢竟,八大山人的畫作價值不菲,有幾幅畫更是有錢也不見得能夠買到。因為他的畫極其特殊,又有很強烈的識別度,粉絲極多,那些藏家們可不會輕易割愛。
云成之苦笑不已,說道:“我這個小師侄有錢的很,可不像我們這些窮修書的.......他說有兩幅,那就確實有兩幅。這種事情他是不會騙人的。”
“小友收藏的是哪兩幅?能否借我看上一眼?”
“不借。”江來干脆利落的就拒絕了。
“你這人怎么這么小氣?只是看上一肉而已,難道還能讓你少了一塊肉不成?你現在還捧著我們家收藏的《孔雀竹石圖》呢。”小七看到自己的爺爺被無情拒絕,面子上掛不住,怒聲呵斥江來。
“第一,是你們求我來看的,不是我主動要來看的。第二,你們之所以讓我來看畫,是因為你們需要我來修畫,我又不需要讓你們幫我修畫。第三,看一眼少不了一塊肉,但是我的心在滴血。所以,不借。”
“你......”
“好了好了。”董育林擺手,說道:“江來小友也是性情中人,不借就不借吧。山人的畫作能夠恰好落在小友手里,也是良緣。”
“不是恰好落在我手里,這緣分是我花錢買來的。”江來說道。
“........”
江來端詳了一番畫卷,搖頭嘆息,說道:“這畫不好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