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后,
陜西高坡,
一處破廟之下,鉆出一道身影。
黑衣精瘦,
走步踉蹌,
滿身傷痕,并有大量鮮血灑落。
當走到廟門前,他一屁股坐了下來。
抬頭望著夜空,“兄弟,只能幫你們到這了。”
說完,便暈了過去。
這時,黑暗中跳出一道嬌俏的身影,手里捧著一個瓷盆,盆里盛放著熱面條,一蹦一跳的,吃的可開心了。
走到黑衣男子身前,女娃皺了皺眉,
“真不知道你搞什么,一個星期下了四次墓。”
“一次比一次傷得重。”
“哼,我倒要看看,這究竟誰的墓,竟敢將你傷的那么重。”
于是女娃將心愛的面條放在了男人身邊,獨自走進了破廟。
……
北京,
潘家園。
這里除了許多古玩店,道旁兩邊還擺著許多小地攤。
都是一些資金不多的小商家。
地雖小,但也曾有人淘出過好東西。
聽說那人祖上當官,后來家道中落,便來這里倒賣家中一些個老古件,卻沒想到件件價值連城,轟動整個北京城。
所以人們都說,這潘家園出品必是精品。
當然也不乏一些不良商販,弄虛作假。
但這恰恰也是淘寶的趣味所在。
所以潘家園遍地是機遇,就看你有沒有那份眼力見了。
這里啊,不光國人多,老外更多。
幾乎占了一半以上的流量。
這不,
遠處小巷里走來三人,一對金發碧眼的洋人夫婦,身邊陪著個中國翻譯。
這在潘家園屬于標配。
更有夸張的老外會同時聘請多位中國人,一人負責翻譯,一人負責講價,還有兼職保鏢什么的。
總之一句話,現在的生意越來越難做,連老外都不好糊弄嘍。
三人走在地攤區,一路走走停停,挑挑揀揀,似乎始終都沒有遇見特別中意的。
當路過其中一間地攤時,洋人妻子眼睛一亮,看中了一件黃玉吊墜。
翻譯問攤主,“這吊墜怎么賣?”
“三千。”
攤主留個寸頭,頂著個大臉盤子,笑起來特別憨厚,喜慶。
老外和翻譯溝通了一陣兒,翻譯說,“你這也太貴了,在這種小地方賣你也敢開這個價?”
攤主忙解釋,“這小地兒雖然不怎么樣,但是東西是好東西啊。”
“您再仔細上上眼,這可是明朝的,唐宋元明清啊,到這都好幾百年了,這古董啊。”
“另外,您受累,問問這個老外,知不知道夢露。”
“夢露?”
“對啊,這個就是咱們明朝的夢露帶的,所以特別有紀念意義,而且是孤品,全世界上就一件兒。”
翻譯壓根也沒和老洋人溝通,沖著攤主撇了撇嘴道,“你可真能白話,還中國夢露,你可拉倒吧。”
攤主笑了,“老妹兒啊,東北的吧。都是中國人,你這胳膊不能往外拐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