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鎖氣封棺。”楚堯微微皺眉道,“看來我之前猜錯了,這澆鑄哨子棺的人不是盜墓賊。”
“不是盜墓賊?”
楚堯點了點頭,然后伸手撫摸地上的鋼釘,解釋道,“這些鋼釘都不是普通的釘子,你注意看他們的餅頭。”
餅頭上雕刻著奇怪的文字,很難分辨,但是充斥著久遠的氣息。
釘子繞棺一圈,并深深的打入地板里,像是某種古老的儀式。
楚堯收回手掌,輕輕摩挲,滿手墨粉,“看來這些鋼釘都被淋上了墨汁。”
尕娃不解,“爺,這又代表什么呢?”
“代表什么?”楚堯笑了笑,“尋常土夫子可不懂這些。”
說話間,楚堯回頭盯著墻角邊上那張干癟的人皮,目光閃動,若有所思。
回過頭來,楚堯悠悠道,“亡人入殮棺合口。”
“在古代啊,這棺材是由六片木板拼湊而成的,四塊長木板代表了天地日月,其中棺蓋為天,棺底為地,左右代表了日月,兩塊短木板則是彩頭彩尾。
棺材空空之時,不會蓋上棺蓋,要等尸體入殮下葬之時才會蓋上。這沒有蓋棺蓋的棺材剛好是三長兩短,所以三長兩短就和死亡掛上了鉤。
古代金屬冶煉技術不發達,金屬屬于貴重物品,所以古人通常不用釘子密封棺材。《禮記·檀弓上》中就記載了人們用皮條密封棺材,“棺束,縮二,衡三;衽,每束一。”
意思就是橫的方向捆三道,縱的方向捆兩道,每束之間用木榫加固,橫向的木板長,縱向的木板短,剛好對應三長兩短。
到了后期鐵器普及之后,棺材釘就代替了皮條,被稱呼為鎮釘,或者子孫釘,一共用七根為吉數,釘在棺蓋之上。
而眼下卻是鐵水封棺,再是繞棺一圈鎖魂釘,這可就把棺材里的煞氣全部都封在圈內,真不知道里頭到底釘死了什么東西。”
楚堯幽幽一嘆,站起身來。
“行了,先把這圈釘子都起開吧。”
“記住,千萬收好,這可都是寶貝啊。”
尕娃一愣,“爺,您說這釘子是寶貝?”
楚堯繞著棺釘邊走,邊道,“廣西部分地區有著老習俗,凡死者入殮之后三年五年不等,要重新起棺撿骨,拔出棺材釘打開棺蓋,尸骨換一個棺材重新入殮,
拔出的棺材釘中保存尚好的,會被收集起來,
再請工匠摻入金、銀等金屬進行打造。
由于棺材釘又名“子孫釘”,所以打造的手鐲也被叫做“子孫鐲”,帶上子孫鐲后,可以庇佑后人子孫滿堂。”
“子孫滿堂?”尕娃一喜,“這可是好東西啊。”
楚堯笑了笑又道,“都是一些坊間傳說,具體靈不靈我也不知道,不過這東西對倒斗盜墓來說確實有用,收集這些,在危急關頭可以定風困水,比什么黑驢蹄子,黑狗血要管用多了。”
一聽這話,尕娃更積極了,連忙用軍刀撬動鋼釘。
不一會兒,尕娃將棺槨一圈的鋼釘全部收集齊了。
一共七十二枚鋼釘,剛好一半還是完整的。
尕娃伸手將完好的鋼釘遞給楚堯,楚堯沒接,
“你先拿著,回頭我取幾枚給胖子,那家伙就愛整這些玩意兒,剩下的你就留著吧。”
“謝謝爺。”
看著尕娃小心翼翼的將鋼釘收起,楚堯也是不由得心頭苦笑。
好好的一個人民子弟兵,咋就跟上自己這個盜墓賊了呢。
誤人子弟,誤人子弟啊。
不過轉過頭來,再看眼前棺槨,楚堯大概能猜到是何人以鐵水封棺了。
“多半是老九門齊八爺的長輩。”
齊家祖訓,不從政,不從軍,一張鐵嘴討春秋,一路神算求天命。
但同時,凡身懷絕技的家族子弟,在山野中看到兇穴野墳,都要封山平土,為當地的百姓免去患難。
就是因為這種兼濟天下人的做法,常有齊家后輩折損在古墓之中,
最后被當成盜墓賊鞭笞,尸骨無存。
所以齊家人和九門其他家族不一樣,
齊家樂天知命,也可能是因為風水先生洞悉天機有關吧,
所以他們不受凡人疲累,自知福報,不畏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