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眾人也是早早起床。
不過這天色有些不對,積云越來越厚,恐怕將有大雨。
“先把竹排搞出來吧!”
來到客棧后頭,別說,這竹林還不小。
一行五人分工合作,
楚堯和尕娃負責砍竹子,雪梨負責削竹枝竹葉,至于最后一道工程扎竹筏就全權交給了老胡和胖子。
這兩人以前在內蒙上山下鄉插隊的時候,在林場做過工,所以這些活對我們來講并不陌生。
胡八一說,“如果想要竹筏長久使用,這做起來的工序就非常復雜,需要先把竹子用熱油燙過才可以作為原料,
另外還有一些別的附加工藝,總之憑咱們現有的資源不可能做到。”
“不過我們只需要臨時使用一兩次,就可以免了這些步驟!”
大概三個多小時吧,一行人抬著剛做好的竹筏向著山腳去了。
從客棧到山洞有一條明顯的小道,所以五人也是沒費力的就到了。
不過這剛一進洞,外面就下起了傾盆大雨。
幾乎是前后腳的功夫,眾人也是感嘆運氣不錯。
順著洞口往里走,大概一二十米的位置,就看見了一條地下河。
河面從腳下巖石鉆出,低于地面將近一米,水流也不是很快。
對比了下人皮地圖,胡八一懷疑這是瀾滄江的一條支流。
打開強照明燈照向山洞深處,發現這里的山勢十分復雜,
寬闊地帶甚至能通過一輛游輪,而低矮處大概只有一米多高。
竹筏如果想要順利通過那里,上面的人必須趴著才行。
“而且這里還只是山洞入口,更深的地段可能環境會更復雜,大家都小心點。”
楚堯指揮眾人將竹筏放入水中,他第一個跳了上去。
用一根竹竿插進竹筏前面的水里,保持竹筏在水中靜止。
然后向岸上示意,一個個緩慢上來。
畢竟他們有五個人,身上還背了重重的包裹,對于這新打造出來的竹筏能否圓滿完成使命,他可不敢保證。
當眾人坐穩,楚堯拔出插在水下的竹竿,小小竹筏便順流而下。
為了避免低矮處碰到腦袋,楚堯提醒眾人帶上頭盔。
同時將隊伍里的唯一一臺強探照燈固定在竹筏前端,用作探路指引。
與來時的悶熱天氣不同,山洞里越往深處走,氣溫越低。
胡八一將手插進水里,感到一陣冰涼刺骨。
“老楚,這水有問題啊!”
云南四季如春,怎么會有這么冰涼的河水?
楚堯回頭道,“會不會是遮龍山上的雪線融化,匯入了滄瀾江。”
這時雪莉搖頭,并解釋道,“和雪水冰水無關,這應該是洞里洞外溫差較大,人體產生錯覺,適應之后就不會覺得這么冷了。”
楚堯笑了笑,“不愧是美國地理雜志的攝影師。”
一路上,眾人說說笑笑,時間倒也過的挺快。
不過當行到后半程時,河道明顯更多曲折,而且河水流速也加快了不少。
一時間,眾人神經再度緊繃了起來。
“你們看哪里!”
這時雪梨指著前方河道兩側,突然多出了許多嶙峋怪異的鐘乳石,
因為船速很快的原因,很多時候都是一瞥而過,這就給人一種很奇怪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