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惠州”,成為當時最響亮的口號。
但是,在耐心等待房地產等周邊項目落地后,原熊貓公司這才亮出了真正的獠牙。
原熊貓公司在項目落地后立即改口,不再要求100%出口,而是要求30%的產量在國內銷售。
緊接著,熊貓公司進一步要求,希望中國能為熊貓汽車讓出國內市場兩年,這兩年內,熊貓汽車主要在國內銷售。
人們這才發現,從一開始,這只外國的熊貓就是為了搶奪國內汽車市場而來。
先是故意以100%外銷的名義進入惠州,等到周邊房地產、銀行貸款、民間投資等項目跟進后,以此為要挾,逼國家讓步,達到自己的目的。
如同賭徒一般,賭國家敢不敢承受撤資后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不答應,意味著大片的爛尾樓、房價暴跌、周圍配套設施全部作廢。
但是答應的話,對國家汽車工業發展是毀滅性的傷害。
而他們低估了國家的決心,權衡利弊之后,國家直接拒絕了熊貓公司的要求。
一直到現在,外商都不能在華設立獨自汽車產業面向中國銷售,這就是對本土汽車制造業的絕對保護。
原熊貓汽車公司當即撤資,汽車項目就此擱淺。
我們卻因為此事吃了個啞巴虧。
因為這起事件,以及1993年至1994年宏觀調控,惠州遭遇了國內最早的房地產泡沫,惠州城市信用社的總損失超過60億元,留下55萬平方米的爛尾樓,52萬平方米空置商品房。
大亞灣在整整十年間,猶如一個“鬼城”。
之所以呆在原地,是因為許大茂已經趕在別人之前,已經把熊貓的名字包括商標都一并注冊了。
怎么這他媽又冒出來一家車企?
“外資車企這件事情你聽誰說的?”許大茂故作不在意的開口問道。
高剛小聲開口:“惠州那邊我有一些朋友,他們跟我說一家名為老虎的汽車公司已經和惠州當地的有關部門開始接洽了。”
許大茂頓時就有了一種日了狗的感覺。
他前腳剛剛把“熊貓”變成中國的,后腳這又來了一只米國老虎。
合著惠州這一劫算是躲不過去了!
這他媽的!!!
見許大茂久久不語,高剛忍不住開口問道:“許爺,我覺得這事是個好機會,您說我是不是應該到惠州那邊先投資一手。”
遇事不決找許爺,這句話簡直成了萬國商貿下面七個經銷商默契形成的共識了。
如果這件事僅僅高剛他一個人知曉或許還不會主動來詢問許大茂,可這事但凡有點關系的人都已經傳瘋了。
無數相信此事的人,已經開始蠢蠢欲動想要進入惠州了,這種一窩蜂的做法,反而讓高剛嗅到一股不對的滋味兒。
他和許大茂的這次“巧遇”,實際上那是什么巧遇啊,完全是他求爺爺告奶奶的從鄒志雄那里得到了許大茂今天路過特區的消息,這才特意等著他的。
目的當然就是讓他眼中這個目光長遠的許爺,給他出出主意。
抿了一口酒,許大茂說:“這事我看不好,有可能是機遇。但是我是不會去摻和進去的。京城那邊我還要開學校呢,哪有閑工夫分析惠州這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