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了柑,踩了瓦,跨過炭盆,趙平悅頂著個米篩被趙平安用紅綢子扯著進門。
直到過門檻的時候趙平安還在想:他現在換個媳婦兒還來得及不?
正想著,他人突然停住了,沒留意腳還碰著門檻,而這一舉動直接導致了身后跟著的趙平悅直直栽到他身上,得虧趙平悅及時伸了把手又穩住了。
“呼,好險”姜魚墨呼了口氣。
剛剛若不是趙平悅緊緊護著他,這一跤必是要摔了。
罷了,起碼他媳婦兒還知道護著他,他也不能要求太多,重振夫綱啥的也就這么地了,隨他去吧。
照理,能進一門的賓客都是請來親朋好友,跟擱外頭圍著湊熱鬧的百姓可不一樣。
人群簇擁著兩對新人進了廳堂預備著拜堂的事宜,首座自是端坐著姜家大爺和姜家大太太,二人中間隔著紅酸枝木做舊的供桌,桌后擺著應季的水果,最前方還放著一碗米。
兩名儐相從自堂前走出分別走到兩位新人側后方接替了丫鬟小廝的工作,一位引贊一位通贊。
引贊:“新郎新娘就位。“
跟著指示,倆人被引到各自該站的位置上。
通贊:“新郎新娘進香。“
說著,不知從何處摸出六只香,點燃之后遞給兩位新人,讓新人插到米里,并囑咐道“哪怕插歪了也不可再動“。
引贊:跪,獻香。
二人先是鞠躬,再跪,再是獻香。
不過說到三炷香是敬給誰,倒是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敬給佛法僧的,不是有句老話嗎?人爭一口氣,佛爭三炷香
第二種說法是祭祀祖先,中間一根敬獻太祖;左面一根敬獻“昭”系祖先;右面一根敬獻“穆”系祖先。
第三種說法則是敬天地人,也稱是敬人鬼神。
而不管是哪種說法,都是祖宗傳下來文明發展所必有的一個進程,它表示了一種尊重,而這種尊重大都逃不開一個禮字。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便是如此了。
敬完香,二人又被引著回了原處
通贊: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引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
自這最后一拜完了,他二人才算是松了一口氣。
通贊:“禮同掌判,合二姓以嘉姻,詩詠宜家,敦百年之靜好。瑞葉五世其昌,祥開二南之化。古風今韻,相映成趣,珠連壁合,天作之美!”
引贊:“喜今日嘉禮初成,良緣遂締。情敦鶼鰈,愿相敬之如賓;同心同德,宜室宜家。永結鸞儔,共盟鴛蝶。”
“此證”
說完“此證”兩個字,引贊大呼:送入洞房,一時間人群沸騰,賓主盡歡。
剛儀典進行,他們不好太吵鬧,此時禮畢了才有眼尖的客人掐著嗓子說道
“我瞅這新娘子的蓋頭不是一般的料子啊”
其實他早就想說這個事兒了,但剛才的場合確實不適合多話,他們這群人基本上都是當地有錢的富商,別的不好說,察言觀色的功夫還是有的,此時說出來也是給他姜趙家長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