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老太太請完了安,趙平悅便帶著幾人進屋安置。
姜大太太早已命人收拾好了廂房,就等他們過來,人安置在趙平悅的隔壁。屋子倒不如他們的那間大,畢竟他們是先入住的,又是主人,肯定都是先挑選的最好的,只不過趙平安的那間也算不上差就是了。
乳娘因為要貼身伺候趙平安,所以便是住在同一間的,她二人的衣物也都是她來洗。
反倒是吳嬤嬤,因在趙家時就是管家之下的第二人,她什么都會一些,所以平常趙太太有個什么吩咐都喜歡叫她去。如今趙太太不在了,她就幫著趙平悅打理她手上的那些田產鋪面宅地,租金的收取也都是靠她去奔走。平常也會輔導趙平悅的學習,畢竟早些年宮里看的學的,外頭經歷的也都不少,手里拿得出手的本事可是不少。
如此倒是不適合住在廂房,只能搬去最后頭的下人房了。這本就是姜家的規矩,但叫趙平悅開口說倒是有些為難她了,后來還是吳嬤嬤主動提出的要去下人房居住。
她也不想叫孩子為難,連姜家的管家也都是住在下人房的,她何苦去搞這個特殊讓她們大房都沒面子。況且她本人覺得,只要有個住的地方就可以了,本來就是下人,倒是不拘這些。
算學還是跟著姜大太太學習,畢竟賬務她接手了很多年,在這方面吳嬤嬤自認是比不上的。
午飯姜魚墨跟姜魚林都不在家吃,他們在縣里書院讀書,中午都是小廝提前帶了飯去叫書院的人統一給熱,除開一些年節,重要的日子以外,一月休息三日,九日一休,如此正好是三旬一月。
書院教授的課程主要還是以科考的科目為首要,如此,有些天賦的可以選擇繼續讀書走科考,沒有天賦的,中途輟學,科考失利的也大有人在。
不得不承認,這一世沒錢是真讀不起書,他們姜家當時是買了隔壁的宅子合并的現在這座小院,原來那家便是一戶讀書人家。
那家人的孩子先是考中了童生,便就學著旁人參加一些讀書會,整日里花天酒地,咬文嚼字掉書袋,美其名曰以文會友。后來就因為這個,把家給敗了,房子也給賣了,后來家里實在撐不下去了,只得回鄉下種地,好在身上還有功名,在鄉下謀了個教書的營生。若是他幡然醒悟了,過些年或許能混個秀才公。
天快黑的時候,姜魚墨回來了。
前幾日便聽他娘說,他媳婦兒的弟弟,也就是他的小舅子要來他家住了。剛一放學,一臉興奮的姜魚墨就帶著姜魚林往馬車上爬,吩咐車夫讓馬兒跑快些,好快點兒回家看他小舅子。
孩子有什么好看的,姜魚林不愛跟他湊這熱鬧,到了家,拿了課本兒,就自顧回他自己的院子讀書去了。跟姜魚墨這個愛鬧騰的性子不一樣,姜魚林是個極冷淡的少年,平素里不愛打鬧不愛惹事更不愛說話,唯一感興趣的便是讀書習字和音律。
他是真心喜歡讀書,或許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姜魚林自打進了書院,每一回的考試,他都是第一,沒有例外,妥妥的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所以家里所有人對于他走讀書科舉這條路都是十分認同的。
都說七八歲狗都嫌,姜魚林卻從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或許是因為孩子真的是太好了,跟姜二爺和姜二太太的急脾氣一點都不像。有些時候,就連姜二太太也都懷疑這孩子是不是她親生的,但是這孩子是她奶大的。若不是她知道這孩子是從她身上掉下來的肉,她也是真的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