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鐘聲敲響,午飯時間到。
下工的人陸續的往回走,李小玉和老漢兒拿上家里的飯盆,站在院外等李媽下工回來一起去吃飯。
李父本要去叫老娘的,但被李小玉阻止,去叫還會挨罵,何苦呢?
“老漢兒,多想想我們兄妹幾人,好不好?”
李父聽了小女兒的話,不由得沉思,是啊!多想想自己的孩子!總會有人需要自己的!
“好,老漢兒答應你,遇到什么事,就多想想你們兄妹四個!”
李小玉見老媽回來,哪還顧得上老漢兒,飛奔上前遞給她一顆從空間里拿出來的奶糖。
“老媽,我回來了!快吃,別讓人看到了。”
李媽接過糖,想到自己身后還有人跟著,便把糖放口袋里藏好。
“回來了就一起去吃飯,炎哥,快點!”李媽催著父女倆走快點,去晚了只有喝湯的份。
現在的飯是一天比一天稀,菜也越來越少,各家自留地里的菜早已經拔光。現在的自留地也收歸公有,不讓種一根菜,吃的菜只有讓小孩子去找野菜。
斑竹林是一個丘陵地帶,沒山沒荒地的,能找到什么野菜,現在又是冬季,就更難尋了。
當初種在河邊沙地的白菜、蘿卜、卷心菜,除了卷心菜外,其他的都可以吃了,雖然沒長大,但總比沒有菜吃的好吧!
菜的問題是暫時解決了,可飯卻是越來越稀,這個就沒辦法解決了。經歷過飽肚,再讓人餓肚子,很多人都不能接受。
咋辦呢?隊里不是收了幾萬斤紅苕嗎?李會計讓食堂做飯的人,在稀飯里加紅苕。
雖然加了紅苕,但總比稀的好吧,村里人的接受度還是很高的。在這種情況下,村里開始實行定量,老人一頓一大勺(一大勺,粗碗能裝大半碗,老年人能吃個八分飽),壯年一勺半,小孩子半勺。
李小玉這種年齡的也只有半勺,現在開始定量制,避免了浪費,能節約不少的糧食。但有一句話叫:木已成舟,米已成炊。
李小玉把空間里成熟的包谷收進一號庫,再種下一季。又把能收的都收入庫房,她越來越有緊迫感,小河里的魚經過空間里兩倍時間的成長,已經有七八斤一條,數量也很多。
現在這種情況,只能暫時留在空間里,到時候將一部分大魚放入河里,要想有口吃的就看各人的運氣了。
年關將至,老鷹山的人在一個下午都回來了。一個個的瘦得只見骨頭,不見肉,神形疲憊,一身邋遢樣。
剛進村的時候,以為是哪里來的乞丐,差點沒把他們趕出去。
村里人都被驚住了,拉著各自家里的人問情況,眾人都搖頭不語。無奈之下只好都去問隊長,隊長被這些人煩得不行,只得告訴他們實情。
“煉鋼失敗,老鷹山現在是沒吃的,沒燒的,還怎么煉下去?所有的人都撤回去了。”
“那我們的鍋和刀那些鐵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