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全縣水稻收割,縣里負責農業的副縣長秋建樹,帶著一幫工作人員到紅星村,親自下田收割。
雖然面積不大,但稻穗沉甸甸地低垂著頭,看得人喜不自禁。
周村長高喊一聲:“開鐮!”
旱田里一字排開收割的人,半小時后數字出來:畝產500斤。
全場沸騰,在這種干旱情況下能有500斤一畝,這可是比豐收年還要高的產量。
秋建樹更是激動,這可是他上臺的第一件好事,到時候全縣都種下水稻,就再也不用餓肚子了。
“要是能再種一季就好了!”秋建樹突發奇想地來一句,越想越覺得有可能。
“周村長,你說還有沒有可能再種一季水稻?”
“沒種過,不知道能不能行,怕的是浪費種子,明年咋辦?”
秋建樹沉思良久,最終還是放棄了,等明年做好準備再來。
各個村子的水稻全部上交,畝產量均在400-500斤之間。
斑竹林因水稻種被吃一事,事出有因,現任的隊長李雙明沒有受到懲罰。
村里的小麥也在八月底的時候收割,畝產600斤,但在上報的時候,村里上報畝產540斤。
余下的小麥按人頭,每人一斤迅速分下,并囑咐各家都藏好了,不要讓村外的人知道截留的事。
現在的斑竹林,經過李松柏一事,空前的團結。因為他們明白,只有抱團取暖,才有生存的希望。
村里雞毛蒜皮的事在逐漸減少,彼此之間多了一份包容。也許是被那一夜的事震撼,對李雙明和李建樹生了敬畏之心,每個人都是盡量在做好分配到的活,不敢再有偷懶之心。
但在重建房子的時候,選址在村尾的人家,都盡量地向李雙明和李建元家靠攏,他們覺得離得越近越有安全性。
他們相信只要自己不做壞事,是不會報應到自己身上的。
旱田里掉落的麥粒,被村里人一粒不放過地撿起,在他們眼里這可都是糧食,怎么能浪費!
從事發到現在小麥的收割,村里人用勤勞的雙手重建家園。在隊長李雙明的帶領下,生活開始步入正軌。
種在旱田里的包谷豐收,畝產達700斤,當得知這一數字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抱著包谷大哭。
有了這么高的產量,只要明年多種,就不會餓肚子,哪怕是干旱也不怕,只要河里的水不干,就有生存的希望,肩挑背磨也會把水給澆到位。
隨著農作物的收割,雖分到手的不多,但有了能裹腹的東西,村民的生活有了盼頭。
有了希望,就有動力。社員的自留地恢復,農村集市重開,這一舉措讓村民都興奮不已。
自留地恢復,對村民來說能解決吃菜問題,也是他們食物來源地之一。
家家戶戶都對自留地揮起了鋤頭,哪怕土已經干硬得一鋤頭挖下去,只是一個淺淺的坑,也沒有打消他們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