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500萬演一個男二號,就算再翻一倍演個男三男四,外面也有大把人愿意給……
這個錢劇組倒不是不愿意給,而是真的沒錢,那就只能請求投資人繼續追加投資……
現在開心麻花還是個小公司,這部電影總投資才5000萬,預計制片成本2000萬,剩余3000萬用于宣發及其他開支……
按照三倍片方投資方能盈利的公式,也就是說,這部片子至少得有1.5億票房,資方才能勉強收回成本。
但這部電影因為不被看好,所以說這個成本絕不能再漲。另外投資方也不同意繼續追加投資,因為他們覺得1.5億票房就已經很藍的啦!
袁華之前去的兩個劇組都還挺闊的,結果現在碰上一個窮劇組,但人家窮歸窮,關鍵是這部電影確實能幫他名利雙收!
利倒在其次,關鍵是名,刷名氣刷票房,這個對于目前的袁華來說很重要。
既然投資方不同意追加,那就只能硬著頭皮跟袁華談分成了!
因為有了沈藤的先例,所以制片方又如法炮制,想讓袁華把片酬折進去作為成本,然后給他一定比例的票房分成。
對于袁華來說,這簡直就是瞌睡來了送枕頭,自然是求之不得,于是雙方開始討論具體分成比例……
開始袁華想要像沈藤一樣要求版權分成,但是對方堅決不同意,畢竟袁華不像沈藤一樣是自己人,他們最多只愿意給票房分成。
再說這部戲沈騰除了是主演,還是主創、編劇團隊一員,否則也不可能跟他分享版權收益。
行吧,票房分成就票房分成,反正這部電影除了網絡收益還行,其他的版權收益也不高,沒了也不必心疼!
這部電影的總投資大約為5000萬,然后袁華的500片酬作為投資折算進去約為10%,在自動放棄版權分成的情況下,最終可以獨享10%的票房分成。
不過這個當然不可能是總票房的10%了,而是分賬票房的10%。
國內分賬比例一般是片方拿43%,但這是從總票房里扣除5%的專項基金和5%左右的稅以后的43%,實際也就相當于總票房的39%左右。
袁華可以分到1/10,也就是總票房的3.9%,如果按照總票房14億算的話,大概就是5400多萬!
假如袁華能分到總票房的10%,這又是什么概念呢?
假設票房一個億,制片方分賬能拿到3900萬,然后還得幾個公司或者數十號人按投資比例細分,多的可能也就分個一千多萬,少的可能也就幾十萬……
然后袁華個人獨得一千萬,等于錢全部被他給賺去了!
好家伙,片方忙活一兩年,承擔虧損的風險,結果完全是在給演員打工,除非制片方腦子被門夾了,才會答應這么離譜的分成方式!
再說五千多萬這就很可以了!要多少是多呀?還要什么自行車?
講道理,就這個年頭,一部電影能夠賺5000多萬的演員,那基本也得是徐爭黃博這個級別往上的……
雖然肯定沒有沈藤賺的那么多,但是這部戲人家可是實打實的大男主,再說人家這么多年為公司勤勤懇懇,你一個外人,一上來就想和人家同等待遇,想屁吃呢?
再說袁華這不是一分錢沒花,人家好歹沈藤還自掏腰包,真金白銀的砸進去50萬呢!
真要是這電影賠了,袁華最多相當于打了個義工,那沈藤可是正兒八經的賠了50萬啊!
別小看50萬,對于這個時候的沈藤來說,這可真不算一筆小錢。
這些年來,他之前一直在搗鼓話劇和演小品,雖說近年名氣慢慢漲上來了,但收入真和影視圈同行沒法比。
再說這燕京城消費也不低,說實話真沒存到什么錢,他能拿出這100萬來,其實就已經有些吃不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