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將來不僅要忍受他演的爛劇,還要額外忍受他拍的爛劇嗎?餓滴親娘啊,求您放過我們吧!”
“查了一下公布信息,袁華自己也沒演啊!難道是花錢泡妞?不過成本略高啊!”
“據說是同名網絡小說改編的,我特意去翻了一下——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原來真的是那部小說改編的,男穿女的后宮奮斗史?我還以為只是同名呢!”
“不是,這種爛俗小說居然也有人花錢改編成網劇嗎?建議有關部門嚴查。”
……
毫無懸念,還沒等袁華人回到燕京,熱搜都已經上了好幾條了!
這部戲本來沒什么水花,但是就因為袁華探班去了一趟,網上討論量瞬間激增……
畢竟這年頭頂流藝人掉根頭發都能上熱搜,何況袁華還是真金白銀投資了一部幾千萬的網劇呢!
春江水暖鴨先知,反應最快的總歸是那些利益相關的視頻播放平臺,愛優騰立刻就有相關工作人員和華章影視聯系,準備買下這部劇的網絡播放版權。
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對于視頻平臺來說,只要有關注度和熱度,不管這部網劇拍沒拍完,他都已經有了價值。
別說這部劇已經開拍幾天了,好多網劇項目甚至只是剛剛宣布立項,劇組都還沒搭建起來,網絡版權什么的都已經提前賣出去了……
大約是從15年開始,各種熱劇的網絡版權開始暴漲,11年的大熱劇《步步驚心》不過70萬一集,12年的劇王《甄嬛傳》也不過30萬一集,這都不能說是白菜價,完全就是賤賣。
等到15年的開年大戲,收視率破3的《武媚娘傳奇》,網絡版權已經漲到200萬一集,92集直接賣出一億九千兩百萬的天價。
不過這部劇畢竟是年度劇王,這個價格也不算太夸張。反倒是收視率僅為0.83的《瑯琊榜》,網絡版權居然也能賣出8000多萬,差不多是145萬一集。
不過從結果來說依然是物有所值,于是17年續集《瑯琊榜2》直接拿下單集800萬,50集總價4億的天價。
還不算最夸張的,同樣是17年拍攝的《如懿傳》單集900萬,87集合計7.8億,簡直讓人頭皮發麻。
這下知道為什么一線演員片酬動輒上億了嗎?因為那幾年電視劇確實賺的確實多呀!
說回《太子妃》,這部劇的因為題材受限,幾乎不太可能上衛視,那也基本上只能靠網絡版權盈利,而且還沒法一魚多吃,平臺即便是要買,也一定會要求獨占。
不過國內三家最大的視頻平臺開出的價格不能令袁華滿意,因為目前開價最高的也沒有超過80萬每集。
古裝劇本來就價格偏高一些,但即便如此,這部37集的網劇買斷價格也不過2960萬,這樣扣掉2000萬制作成本,自己只能賺900多萬左右,然后還得繳稅。
合著自己費勁扒拉的搞一部網劇,結果只能賺這么點錢,還沒有自己一部戲片酬賺的多?
這當然和袁華期望的相距甚遠,于是他不同意整季買斷,要求采用付費點擊分成+廣告分成的方式重新議價……
經過磋商,奇異果答應給這部劇第二等的B類待遇,會員收費分賬為五五分,廣告收入五五分。
前七集免費,然后從第八集開始收費,收費集數30集,按照B級分賬8元每部計算,單集會員付費點擊收入為約為0.27。
假設播出后一億會員有效點擊,那么根據分賬比例可以分到1350萬。
然后再加上貼片廣告分成,差不多只要這部劇能有1.5億有效會員點擊,應該就能收回2000萬制片成本,再往后基本上就是純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