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華主要是因為太忙,而張函予則是因為已經提前進入了退休模式只想喝茶聽戲,不愛閑聊應酬。
但總歸張函予目前厚積薄發正值事業巔峰,而袁華近來也是聲名鵲起似猛龍過江。
正所謂富在深山有遠親,既然兩人都混的不錯,那自然不會隨便斷了聯系。
兩個人今兒重逢的“兄弟情深”,盡管表演的成分居多,但實際上張函予還是比較欣賞袁華的。
一般像這種老派的演員,都比較欣賞有演技,同時也肯用心的后輩。
張函予能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今天,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多少汗水,恐怕沒有人比他更清楚。
但是他也很清醒,以他本身的外形條件再結合當年時代背景,基本也只能靠鉆研演技才能趟出一條路。
總歸他本人天生是跟“偶像派”注定絕緣的,這個叫“生活所迫”。
但袁華明顯和他不一樣,這人天生一副好相貌,簡直就是偶像派的胚子!
而且現在的內娛環境和他出道那個年代,也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流量藝人大行其道,等于說袁華明明可以走捷徑活得舒服些——
但他卻依然肯沉下心來鉆研演技,這就更加讓張函予高看一眼!
在娛樂圈混的,誰都知道娛樂圈新陳代謝很快,偶像派注定不可長久,最終安身立命還是要轉型演技派。
可凡事都是知易行難,道理固然是這么個道理,但如果沒經歷過切膚之痛,試問又有幾人真能堅持不懈去做呢?
……
這次來訓練的除了袁華和張函予,還有《湄公河行動》的一二十號演員,也算有老有少,初次見到袁華都相當熱情,甚至帶著幾分討好。
比較尷尬的是,如果不是在來的路上,袁華特地拿出演員資料表做了點功課,可能這些人都不太叫的出名字!
這應該就是群像系列電影的尷尬了,不論電影再火,但通常情況結果都是戲紅人不紅。
除非演員本身就已經具備相當的名氣,而且戲份又是最重的一兩個,否則是真的沒什么存在感。
頂多只能在自己的職業履歷上添上一筆——某某某曾出演《湄公河行動》。
其實前世這部電影袁華也看過,但如果現在讓他回憶的話,他唯一能記起來的只有三個人,甚至連女主角是哪位演員都忘了。
首先就是張函予演的緝毒隊長,彭于彥演的臥底線人,以及陳保國演的公安部領導。
至于其他人,不好意思,那是真的一點印象都沒了!
不過張函予和彭于彥是戲份最重的兩個角色,而且本身就已經是頗具名氣的影星,他們有存在感很正常……
但陳保國演的這個角色,其實總共也沒露幾面,卻依然給袁華留下了比較深的印象!
可能主要也是因為陳保國演技太高,另外形象氣質好像特別適合這種穿警服的大領導,氣場太強了!一出場就能緊緊的抓住你的眼球!
就人家那氣場,隨便往那一坐,根本就不用說話,你就知道這官銜肯定小不了!
想起這里,袁華特意掃視了了全場,不過好像沒有發現陳保國的身影,于是忍不住小聲跟張函予打聽:
“函予哥,我怎么好像沒有看見陳保國老師?”
張函予笑著跟他開了個玩笑說:
“因為他本來就沒來,人家是大領導,坐辦公室的,跟咱們這些出地勤的可不一樣。所以人家壓根兒不需要訓練,英雄無用武之地啊!”
袁華愣了一下,但仔細一想不無道理,陳保國的角色好像確實是個正廳級別的公安部大領導。
像這種大官兒一個年紀也大了,其次一般都是坐鎮后方運籌帷幄。
正常情況下,壓根也輪不到人家親自上場去一線搏殺,因為這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導演壓根就沒有給他安排動作戲,那還來訓練這些打打殺殺的東西干什么?
至于通過突擊訓練,貼合軍警的形象氣質什么的,好像人家也不需要!
陳保國本身軍人家庭出身打小耳濡目染,再加上這么多年“軍警憲特”演的不要太多,履歷非常扎實,而且貌似劇版《湄公河大案》的警察局長就是他演的,所以人家用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