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這劇組咋這么多老外?除了演員之外,感覺都沒見幾個亞洲面孔。
攝影師、燈光師、器械師、布景師、道具師……包括打雜的,感覺來來去去的幾乎清一色的老外。
這和之前他們在泰國《唐探1》那次感覺完全不一樣,上一次這些職位多數都是華國人,所以說平常拍戲就跟國內差不了太多。
“這次陳導過來帶了多少人?我怎么沒見著幾個華國人?還以為自己走錯片場了!”
王保強回答道:“這次四成帶過來的人不多,連他自己算上團隊只有25個人。”
袁華有些驚訝:“怎么就這么點人?”
要知道上一次去泰國,那團隊臺前幕后可是浩浩蕩蕩的百八十人,這次明顯是大縮水啊!
團隊只有二十幾個人,這里面還得包括他的私人助理,財務,副導演,編劇,選角導演,藝術總監,攝影指導……那最后基本就沒幾個干活的了!
王保強一攤手說:“沒法子,人家工會規定,外國拍攝制作團隊中雇傭本地人士不得低于30%,而且美國的簽證也確實不太好辦,所以自然帶不了那么多人。”
原來還有這樣的規定,漂亮國真不愧是商業立國,把薅羊毛這塊兒也算是玩明白了!
看得出來,美國這邊對于外國影視項目投資真心談不上友好。在這里拍戲不僅成本較高,而且條件還比較苛刻。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東南亞國家,比如說泰國,從02年起就一直在推動泰國成為國外攝制組的外景拍攝地,更是在15年針對電影與視頻產業專門推出減免稅收政策。
咱們國內制片方到了泰國可享受的優惠政策包括:15%至20%的現金補貼;3%的就業補貼和2%的旅游促進補貼;免征收電影拍攝取景的進口關稅,以及減少收取電影拍攝和清洗膠卷進口關稅等。
也正是因為這些優惠政策,這才有了《泰囧》、《唐人街探案》、《誤殺》這些優質電影項目,不約而同將泰國作為主要取景地,上映后均一定程度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發展。
其實很多以旅游業作為重要財政收入的國家,都有類似的優惠政策,就連咱們國內也不例外。
比如琴島的東方影都,為了吸引全球電影來拍攝,推出了高達40%的影視補貼和10%的稅收返還。
但很明顯美國就不一樣。因為他們有好萊塢,這么多年本來就一直面向全世界高強度輸出本國文化以及風土人情,根本無需假借他人之手。
正因為如此,所以說美國才對外國電影劇組過來拍戲沒什么好臉,不僅公事公辦還得雁過拔毛。
“那幾個又是干嘛的?”
袁華發現角落有幾個老外似乎有點格格不入,既不干活兒,也和其他人沒啥交流,就在一邊看著,拿個筆記本寫寫畫畫……
王保強瞥了一眼回答道:“最左邊那個是演員工會的監督員,中間那個絡腮胡是安全員,右邊那個西裝男是保險公司的……
如果咱們拍攝的戲份有一定危險性,那么現場就必須要有保險公司的代表以及安全員,一旦發生意外,前者負責賠償事宜,后者負責應急處理。”
片場怎么會有保險公司的代表呢?因為美國的工會電影有一個很特別的東西叫做“完片擔保”。
一旦電影在拍攝過程中,由于自然災害或者是意外事故導致電影拍攝無法繼續,保險公司就會賠付。
這個保險公司的代表,就是幫助劇組規避拍攝風險的,當然也是監察,所以每次拍危險戲份的時候,他必須全程在場確保現場沒有違規操作。
王保強比袁華來的早多了,而且他這些天來一直在給陳四成幫忙打下手,看來確實掌握了不少一手資料。
然后王保強還順便跟他科普了一下,如果說拍攝中有兒童出鏡,那么兒童保護組織的人就必須在場;同理如果說有動物出鏡,那動物保護組織也必須在場。
至于其它特種拍攝(軍事,航空航天,犯罪,水下等),手續自然就更加繁瑣,而且可能片場出現的各類組織也會更多。
關鍵這些形形色色的人也不能白來,人家確實是空著手來的,但不能讓人家空著手走。別的不說,起碼日薪+餐補得給人家結了!
如果不把這些人公關好,那他們就會教你什么叫“小鬼難纏”。他們不一定能幫你什么,但肯定能壞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