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這不是預測,我是親眼看到的……
如果別人這么說,劉天仙只當他吹牛,但這話從袁華嘴里說出來,又感覺莫名的使人信服。
“我現在都不太敢相信,這部劇的收視率居然這么夸張!倒不是說不相信你,只是感覺有點不太真實,這部劇為什么會火成這樣呢?”
袁華摸了摸下巴邊想邊說:“首先肯定是尺度大,題材敏感吸引眼球;其次陣容好,從導演到編劇再到一眾老戲骨堪稱兵強馬壯——
再然后就是國內該題材長期空白,也可以說題材新穎;最后一點就是響應黨和國家的文藝方陣——反腐倡廉,使得這部劇得到了國家層面的關注和支持……天時地利人和全齊活,自然就勢不可擋了!”
任何一部年度大熱門影視劇,都是天時地利人和多個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絕不僅僅是劇本扎實,卡司強大,可靠的幕后制作團隊和好的播出平臺就一定能行的……
就比方說播出時間和《人民的名義》僅差了不到一個月的《白鹿原》,這部劇口碑也很好,甚至豆瓣評分比《人民的名義》還高一些,同樣一水的實力派,況且名氣也要更大一些——
然而我們都知道這部劇撲了,但即便是在它還沒有下架整改之前,4月16號該劇首播收視率也只有0.654和0.532,而《人民的名義》首播收視率是1.523,這差距也很一目了然!
十年內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是《人民的名義》,票房最高的電影是《戰狼2》,首先它們肯定是精品毫無疑問,但如果說把它們排第一或者單列一檔,那恐怕也難以服眾。
可以說他們之所以能站上頂峰,也是和時局有很大的關系,恰逢其會迎合了大氣候。
主旋律電影為什么票房越來越高?那不就是因為咱們國力增強已經站起來了嘛!
咱們雖然不像別人一樣叫囂著“昭昭天命”,但人的情感是相通的……
我國人民的確越來越自信,自然而然也就有了精神文明方面的需求,主旋律電影在某些方面有意無意的迎合了這種需求。
當然,《人民的名義》這部劇如此成功,還離不開一個大背景就是流量的肆虐。以前做電視劇注重質量,現在做電視劇偏重流量。
所謂的“流量擔當”一堆劇組拼命爭搶,甚至為了遷就演員的檔期而采用“摳圖”的方式,還談什么質量?又怎能讓觀眾心甘情愿每天追劇?
《人民的名義》固然拍得很好,但在一堆烏煙瘴氣的襯托下,那不就顯得更好了嘛!
因此《人民的名義》之所以能乘勢而起,也是伴隨著群眾對功利性的消費大眾耐心和智商的所謂“流量營銷”的一種反撲。
當真正有故事、表演、藝術性等各方面都在平均水準之上的作品出現時,觀眾的興奮度才會迅速被點燃,也用手中的遙控器給劇作予以肯定。
“對了,這次接檔《人民的名義》不就是你和熱笆的新劇嗎?《微微》首播收視率怎么樣?”
袁華得意的挑了挑眉說:“2.37。”
劉天仙整個人都石化了,好半晌才眨巴眨巴眼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