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歷如此單薄的情況下,袁華竟然孤注一擲將流浪地球的劇本交到他手上,別說旁人大跌眼鏡,就連他自己都不太敢相信。
說實話他跟袁華素昧平生,也不知道袁華對自己的信心從何而來,甚至于他的第一反應是驚喜,接著就是心虛。
其實拍部科幻片一直就是他的夢想,但一來是國內沒有科幻片的土壤,以往這一類型的片子通常都是口碑票房雙輸,機會太少。
另外一方面就是既然帶了一個“幻”字,甭管是玄幻,奇幻還是科幻,那也意味著這一類型的電影成本就肯定低不了偏偏大制作電影幾乎不太可能瞧得上他。
所以當袁華找上門的時候,郭凡是真的有一種夢境照進現實的感覺,他心里明白,這既是一次難得的機遇,也是一次艱苦的挑戰,這就是他人生的十字路口。
如果說他這次搞砸了,可能這輩子就再也沒有第二次執導大制作的機會了
他不相信世上還有第二個像袁華這樣的“傻瓜”,即便是真有,那肯定也不會再相信他了
郭凡并未猶豫太久,因為他怕再拖下去袁華就要反悔了,于是一咬牙一跺腳就直接答應了
“我愿意拍流浪地球。雖然別人都認為我們拍不了科幻片,我也知道條件有限,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既然你愿意給我這次機會,我一定盡全力拍出屬于我們自己的科幻片。”
袁華知道他肯定會答應的,畢竟郭凡本來就是一個挺豁得出去的人。正常來說流浪地球這么大的項目,導筒怎么會落到寂寂無名的郭凡頭上呢
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別人不敢接,只有他最豁的出去。
郭凡當然不可能是這個項目的第一首選,其實前世流浪地球的版權被華影買下,14年籌拍的時候,華影最先找的導演都是國際大導演,卡梅隆、阿方索,還有呂克貝松等名導都找過,但是都被一口拒絕了。
這些人拒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制片經費有限,當時華影只批了5000萬美元3377億rb的預算,這筆經費在現在好萊塢就是小成本cut片的規模,拍科幻大片純屬“異想天開”。
后來,華影又找了國內幾個大導演,但也被一口否決了。他們首要問題倒不是覺得制片經費不夠,而是另外一個理由國內目前還不具備拍出好科幻片的能力。
說白了就是風險太大,大導演怕馬失前蹄晚節不保看看滕華滔吧,好歹也是拍出雙面膠、蝸居、裸婚時代、失戀33天等佳作的名導,結果一部上海堡壘直接身敗名裂還差點丟了飯碗
前面找來找去,結果大部分人都因為各種顧慮不愿意接,最后才退而求其次,在國內的年輕導演中間重新找人,最終郭凡脫穎而出,意外得到了這個機會。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只有自身強大的人才能把握機遇,顯然郭凡就是那個準備好的人。
郭帆用自己對科幻片的一腔熱血和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敢于挑戰條件和資金的不足,最終為我們打造了一部經典的科幻片,并最終交出了4686億的成績單。
比較有意思的是,流浪地球上映之初,還有不少人吹毛求疵,結果等到上海堡壘上映之后,郭凡的風評幾近封神,可見同行襯托究竟有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