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李玄空離開了印度,前往了歐洲。
在歐洲,他并沒有第一時間循著精神感應尋找這里的強者。
而是感悟著這里的土地和人。
曾經的歐洲和華夏一樣,都成為過世界的中心。這里有傳承千年的文明,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天朗氣清,一輪金陽懸在空中,天空見不到幾片云彩,顯得無比的蔚藍澄澈。若是放在幾十年前,這又是另一個場景了。
城市里人來人往,熱鬧喧囂,陽光下,泰晤士河中好似流淌著液體黃金,那是斑駁的磷光。李玄空漫步在倫敦的街頭,微風拂過帶來陣陣泰晤士河的水汽,撲面而來,炎熱而濕潤。
他走的并不快,偶爾還停下來看看倫敦的一些特色建筑,就像是一個普通游客。倫敦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這里的居民,早些年來自世界各地,有著各自的文化、風俗、傳統,使用過的語言,甚至要超過三百種。
不過,那都是百多年前的事情了,隨著時間的流逝,各自文化、風俗,在這座城市不斷沉淀、融合、醞釀,最后才形成了如今倫敦那獨特的風情。
表面上李玄空是在看那些歷史悠久的建筑,實際上,他卻是在以精神,感悟這一方水土,沉淀的那種人文精神。
華夏有句古話,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在有些人看來是一種迷信,但實際上,卻的確存在著它的道理。
就像如果將一個人丟到兇惡的環境,窮山惡水之中,久而久之,人的精神也會受到影響,變得兇狠暴戾。反過來,如果將一個人丟到江南水鄉,享盡歡樂,久而久之,人的意志會變得消沉、散亂。
精神信息說起來玄妙,其實歸根結底,也并非什么神秘學、一棟建筑、一幅畫,乃至是一把刀,都存在精神信息,那是由人所賦予上面的。為什么有些畫在人看來是有靈的,是不可超越的,就是因為那副畫里,蘊藏了足以讓普通人都產生心靈共鳴的精神信息。
華夏的古畫就是這樣,畫的是神,是韻,相對而言,西方的油畫卻是多了幾分矯揉造作,能畫出神韻的畫太少了。
只可惜,國畫的傳承太少見了,現代戰爭使得西方的文化風潮洶涌而來,外來的和尚好念經。
在那一場動亂中,華夏打開了百姓的精神枷鎖,卻又流失了許多古老傳承,這其中得失,很難說。
倫敦這個地方,在李玄空看來,精神信息很繁雜,諸多的文化,諸多的風俗,諸多的人文都在這座城市沉淀。這里的一切都是多元的,都是由很多元素拼湊而成的,當然,這些年這些繁雜的精神信息已經融合了很多。
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壞事,繁雜的精神信息,就像一個散亂的國度,龍蛇四起,混亂不堪,但恰恰是這種環境,才能誕生出真龍來。
上個世紀,倫敦無疑是誕生了不少在世界范圍內都極其有名的藝術家、大文豪。而隨著繁雜信息的統一,不是說沒有藝術家、文豪誕生,但終究無法抵達上個世紀那些人的那種高度。
但同樣,放在米國,李玄空就感受不到這種文化沉淀。說到底,米國現在不到三百年的歷史,它的一切都建立在強大的軍事勢力之下。
所謂的藝術文化,不過是西方的殘余而已,西方真正的文化精髓,一直都落在歐洲。
世界的中心,一直都在轉移。
過去的千年,世界的中心,是華夏。
在百年前,世界的中心,是歐洲。
現在,世界的中心,是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