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玄眼內閃過一絲凝重之色,全身衣衫先是在劍氣的沖擊下波紋般卷拂飄揚,忽然又變得紋風不動,不動聲息間輕描淡寫地化解了對手的劍氣。
周遭六個護駕高手見此,剛剛放下的心又提了起來。
宇文邕閃電般前移兩步,繼而完全沒有停留猶豫地氣貫劍鋒,人劍一體,化作長虹,橫過兩丈的遠距離。
眨眼間的一連串復雜動作竟縮影成一個簡單的整體,令人生出玄之又玄的感覺,人劍合一的筆直朝畢玄射去。
此劍不但手、眼、步配合得天衣無縫,且令人感到他的劍凝聚全身全靈的力量,意透神聚,除非功力、眼力、意力都全面遠勝過他者,否則任誰都不敢硬攖其鋒,只能采退避之法。
宇文邕龍目精芒大盛,往橫疾閃,漫天鉆動如火蛇狂舞的劍光橫掃,最終化為樸實無華的一劍橫掃。
本是平凡不過至乎有些笨拙味道的一劍,卻令所有觀戰的六個一流高手生出圣天子劍鋒所指,千軍萬馬廝殺得血流成河、尸橫遍野、日月無光那種威嚴而慘烈的感覺。
六人險些忍不住驚呼出聲,作為當世有數的高手,以他們的眼界自然能看出此招的玄妙之處。這才是宇文邕身為執掌社稷、令出如山的帝皇,本該以帝道威勢融入劍法真意的專屬武學!
若是給予宇文邕足夠的時間,日后宇文氏未比不會多出一門堂皇浩大的帝道劍法,然而此刻宇文邕僅是臨陣機變,雖說發乎自然,但帝道威勢未能與劍道真意完美融合,終究有所不足。
畢玄卻是挺立不動,雙目射出深邃無邊、秘不可測的精芒,罩定對手,冷哼一聲,右手負后,另一手撮指成刀,朝前疾劈。
看似簡單的一掌,但功力如六個護駕高手之輩,均不由自主地神為之奪,感到其中實含參透天地造化的玄功,既無跡可尋,更無隙可乘,無論宇文邕的劍招如何變化,最后只余硬撼一途。
身在局內的宇文邕卻有另一番滋味,他一點都感應不到畢玄的炎陽氣場,卻又知他的炎陽大法正全面展開,故能不為他催發的劍氣所影響。
前兩回合畢玄是以變化克制他的變化,這次卻是以不變應付他的多變——只是簡單直接的一記劈掌,偏能籠罩他寶劍每一個可能的攻擊點,令本有驚天之妙的一劍,立時變得再無出奇之處。
可在六個護駕高手眼中,事實上宇文邕在與畢玄交手以來的短短時間內,已有翻天覆地的長足長進,簡直遠超世間任何絕頂天才!
只因宇文邕身法、步法、劍法的渾然天成,巧妙至令畢玄不敢再以變化對變化,改為以靜制動,以拙破巧,迫宇文邕硬拼一招,便知畢玄此時對莫名其妙越戰越強的宇文邕,再不能看通、看透。
“轟!”的一聲悶雷般的勁氣甫響,宇文邕應掌觸電般后撤,手中寶劍邊退邊生出精微的變化,布下一道又一道的劍氣帷幕,使凝立的畢玄終因劍氣的阻礙,沒法乘勢追擊。
沒有任何喝采聲,但六個護駕高手的呼吸均變得沉重急促,沒有人想過上一刻還被踹得滿地打滾的宇文邕此一刻竟能與畢玄硬拼一招而不現絲毫敗象。
自畢玄現身后,六人一直死志沉沉的內心首次閃現一絲勝利曙光!
宇文邕感到所處空間變得灼熱沸騰,畢玄的炎陽氣場將他鎖緊罩死,幸好他每送出一道劍氣,均令對方可怕的真氣熱度下降少許,否則若讓炎陽真氣積蓄至巔峰,那時天神臨凡亦不能令他在畢玄手下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