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號是西方的圣誕節,這一天陸洋在實驗室里經過了十幾天的研發終于把機器人保鏢給搞了出來,陸洋看著眼前的兩個機器人,從外觀上來講他還是十分滿意的,
“小艾,控制著它們,跟我去展示廳,你在前面走著,我在后面觀察一下。”
“好的,哥哥。”
機器人保鏢在前面走著,陸洋也認真觀察機器人的動作是否協調,一路來到展示廳,雖然機器人保鏢的動作十分協調,但是陸洋總是覺得有哪里不對勁,可又說不出來,之前看那些工業機器人從來沒有這樣的感覺過。
既然想不出來就不去想了,陸洋把注意力放在了機器人保鏢的性能測試上,
首先是對其中一個機器人進行力量、速度等普通的性能測試,這兩個機器人雖然外觀上一樣,可是功能上有一些差別,準確的來說另一個機器人比現在正在測試的機器人多安裝了等離子推進器,也就是多了飛行功能,正在測試的機器人是準備賣給軍方的,而可以飛行的機器人是給家人們準備的。
很快測試結果就出來了,裝備所有武器之后機器人重260公斤,拳擊力量為600公斤,雙手可以舉起1.2噸重的物體,全力奔跑速度約為30米每秒,相當于108公里每小時,垂直彈跳高度約為3.5米。
以上所有測試結果都和陸洋理論上的數值基本一致,所以陸洋還是比較滿意的。
然后就是武器的測試了,因為是在大樓里測試,除了子彈是真的以外,小榴彈和電磁炮彈都是假的,只是形狀和重量都一樣,并不會產生爆炸,說是武器測試,其實主要是對戰術目鏡進行測試。
第一項便是固定目標打擊,所有假人距離超過300米,機器人通過戰術目鏡在假人出現的時候,第一時間便做出反應,肩部的射擊裝置瞬間開槍,假人也應聲倒下,等假人出現得多了的時候,機器人舉起雙手,四個部位,12個槍口同時射出子彈,12個假人也一起被擊中,陸洋對這一次的測試也十分滿意,機器人的子彈射擊裝置他是做了一點小改動的,雖然一個部位有3個槍口,但是這三個槍口都是活動的,可以根據敵人的位置做出相應的調整,也就是說它在一瞬間可以同時朝著12個不同位置的敵人進行射擊,而且是精準射擊,想打你上眼皮絕不打你下眼皮,雖然這句話有些夸張,但是誤差可以控制在1厘米之內。
接著便是移動中目標打擊測試,陸洋設置假人的移動速度是10米每秒,相當于每個假人都是博爾特,這樣的速度已經夠了,真實的敵人奔跑起來肯定不會超過這樣的速度,當然了,不管敵人的速度如何,只要讓戰術目鏡捕捉到,就可以計算出敵人的行動軌跡,只不過速度越快計算時間也就越多,如果依靠小艾的強大計算能力,不管多快也是一瞬間就可以計算出來,測試結束,命中率依舊是百分之百。
之后榴彈和電磁炮的射擊也是如此,它們的發射位置是在胸口。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分辨敵我,又或者是分辨敵人和平民,這是非常重要的,陸洋可不希望因為自己的失誤,而傷害到隊友或者平民。
所以陸洋給戰術目鏡設定了幾個程序,第一,戰場上所有朝著機器人開槍的成年人可以選擇全部擊斃,除非戰斗之前負責人下達抓活口的指令,一看就知道是未成年人的目標全部依靠精準射擊廢除行動能力,不傷及性命。因為機器人身上肯定會有醒目的華夏國旗的標識,所以基本上不存在自己人也朝著機器人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