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家師已著人去下過警告,諒他們也決不敢輕舉妄動了。”
追云叟聞言道:“烈火、毒龍兩個業障接著神尼警告,當然不敢前來,我們倒省卻了不少的事。許飛娘想必也是受了餐霞大師的監視。
不過這到底不是根本辦法,我向來主張除惡務盡,這種惡人,決沒有洗心革面的那一天,倒不如等他們一齊前來,一網打盡的好。”
說罷,女神童朱梅忽然走將過來,朝著追云叟跪了下去,隨將手中一封書信呈上,起來侍立一旁。
追云叟接過餐霞大師書信,看了一遍,點了點頭,朝著矮叟朱梅說道:“朱道友,這是餐霞大師來的信。
她說這次教她兩個門徒到成都參加破慈云寺,一來為的是讓她們增長閱歷。
二來為的是好同先后幾輩道友見見面,異日積外功時,彼此有個照應。
三來她門徒女神童朱梅在幼小時,原是你送去托餐霞大師教養,當時她才兩歲,餐霞大師要你起名,你回說就叫她朱梅吧,說完就走了,于是變成和你同名同姓。
你何以要讓她與你同名,以及你二人經過因果,我已盡知,所以托我給你二人將惡因化解,并把她的名字改過,以免稱呼上不方便。
你看好么?”
矮叟朱梅面帶喜容道:“這有什么不好,我當初原是無心之失,不意糾纏二世,我度她兩次,她兩次與我為仇。
直到她這一世,幸喜她轉劫為女,我才將她送歸餐霞門下。
如今你同餐霞替我化解這層孽冤,我正求之不得呢。”
這一番話,眾人當中,只有一二人明白,連女神童朱梅本人也莫名其妙。
不過她在山中久聞三仙、二老之名,并且知道一老中,有一個與他同名同姓。
不知怎的,日前見了矮叟朱梅以后,心中無端起了萬般厭惡此人之感,自己也不知什么原故。現在聽追云叟說了這一番話,估量其中定有前因,又不敢問,盡是胡猜亂想。
忽聽追云叟說道:“人孰無過?我輩宅心光明,無事不可對人言,待我把這事起因說了吧。
在百數十年前,矮叟朱梅朱道友同女神童朱梅的前生名叫文瑾,乃是同窗好友。
幼年同是巍科,因見明末奸臣當道,無意作官,二人雙雙同赴峨眉,求師學道。
得遇峨眉派鼻祖長眉真人的師弟水晶子收歸門下,三年光***行大進。
同時,師父水晶子也兵解成仙。
有一天,二人分別往山中采藥,被文道友在一個石壁里發現了一部瑯嬛秘笈,其中盡是吐納飛升之術。
文道友便拿將回來,與朱道友一同練習。
練了三十年工夫,俱都練成嬰兒,脫離軀殼,出來游戲。
山中歲月,倒也逍遙自在。
當時文道友生得非常矮小,朱道友卻是一表非凡。
道家剛把嬰兒練成形時,對于自己的軀殼,保護最為要緊。
起初他二人很謹慎,總是一個元神出游,一個看守門戶,替換著進行。
后來膽子越來越大,常有同時元神出游的時候,不過照例都是先將軀殼安置在一個秘密穩妥的山洞之中。
也是文道友不該跟朱道友開玩笑,他說那瑯嬛秘笈乃是上下兩卷,他拿來公諸同好的只是第一卷,第二卷非要朱道友拜他為師,不肯拿出來。
朱道友向道心誠,不住地央求,也承認拜文道友為師。
文道友原是一句玩笑話,如何拿得出第二卷來?
朱道友卻認為是文道友成心想獨得玄秘,二人漸漸發生意見。
后來朱道友定下一計:趁文道友元神出游之時,他也將元神出竅,把自己軀殼先藏在山后一個石洞之中,自己元神卻去占了文道友的軀殼,打算借此挾制,好使文道友將第二卷瑯嬛秘笈獻了出來。
等到文道友回來,見自己軀殼被朱道友所占,向他理論,朱道友果然借此挾制,非叫他獻出原書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