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陽同靈云便又隨她走到上一層去,此處才是若蘭用功之所,藥鼎茶鐺,道書長劍,又是一番古趣。
靈云便問若蘭要隨她同去的意思。
若蘭道:“家師自得天書后,深參天人,說妹子尚有許多人事未盡,不能隨她同去。
家師生平只收妹子一人為徒,平時鐘愛非凡,傳我許多法術同一口飛劍。
家師恐她飛升以后,妹子別無同門師叔伯師兄弟姊妹,受人欺侮,想趁姊姊取藥之便,托姊姊引進峨眉門下。
只不知姊姊肯不肯幫妹子這個大忙哩。”
自古惺惺惜惺惺。
靈云一見若蘭,便愛她英風麗質,聞言大喜道:“妹子與姊姊真是一見如故,正愁彼此派別不同,不能時常聚首。
既然姥姥同姊姊有此雅意,那是再好不過,豈有不肯替姊姊引進之理?
不過妹子還有一節請教:姥姥既然對敝派有這番盛意,何以今日不容妹子等進謁?
潭中生霧,原是姥姥封鎖,何不先行撤去,以免妹子等為難呢?”
若蘭笑道:“家師性情有些古怪。
一則不愿出爾反爾;二則不愿天地靈物,令人得之太易;三則知道令弟生就慧眼,朱姊姊有天遁鏡,還有姊姊的神鮫網護身,再拿著妹子在武當借來的紫煙鋤和于潛琉璃,必能成功。
愁它則甚?”
靈云聞言,才放寬心。
又隨她從一個小窗戶走到她的望月臺上。
那臺原就兩三個樹枝削平,雖然簡單,頗具巧思。
又是離地十余丈高下,高出群林,可以把全山美景一覽無遺。想到了桂花時節,必定另有一番盛況。
張陽與靈云,若蘭在上面談了一陣,若蘭又請她師姐弟吃了許多佳果,才一同走下樓來。
靈云摸了摸朱文,見她依舊沉睡不醒,周身溫軟如棉,不似以前火熱,面目也清潤了些,知是藥力發動。
若蘭道:“看朱姊姊臉上神氣,藥力已漸漸發動,我們不要在此擾她。
現時無事,何不請隨我到福仙潭去,看看潭中形勢,同這山上景致如何?”
張陽道:“剛才我就有這個心思,只是朱師姐病體未愈,恐怕我們走了無人照料,所以沒有說將出來。
我們三人同去,倘若朱姊姊醒來喚人,豈不害她著急?
齊師姐素來愛朱師姐,請你留在此地,讓我同申姊姊先到潭邊去看看吧。”
靈云含笑未答,若蘭搶先說道:“你哪里知道,家師這藥吃了下去,至少要六七個整時辰才得醒轉哩。
別看我這個小小桂屋,四外俱有家師符篆,埋伏無窮妙用,這番姊姊等三位前來,如不得她老人家默許,漫說入潭取草,想進此山也非易事。
朱姊姊睡在里面,再也安穩不過,擔心何來?快些隨我走吧。”
張陽同靈云只得拋下朱文,隨著若蘭走出桂屋,直往山巔走去。
那福仙潭形如缽盂,高居山巔,寬才里許方圓,四圍俱是煙云紫霧籠罩。
靈云走到離潭還有數十丈,便是一片溟檬,時幻五彩,認不出上邊路徑。
若蘭到此也自止步,說道:“上面不遠就是福仙潭。
這潭深有百丈,因那毒石上面發出暗氛,無論多高道行的劍仙,也看不出潭中景物。
再加上家師所封的云霧,更難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