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帝得了重病,下詔拜董卓為并州牧,其下屬軍隊轉交給皇甫嵩。
董卓接受任命,但是不肯交出軍隊,上書辯解道:“我掌兵十年,士兵上下和我關系太好了,都要為我賣命,我乞求帶這幫士兵去并州,效力邊垂”。
皇埔酈勸說從父皇甫嵩趁機除掉董卓,皇甫嵩不從,只是將董卓不肯交出兵權的事上奏朝廷。
于是,靈帝下詔責備董卓,董卓對皇甫嵩又更加怨恨。
最終,董卓帶了五千人向并州出發,但是停留在河東郡就不走了,董卓是想觀察雒陽局勢。
189年5月13日,漢靈帝駕崩,十常侍怕被何進清算,秘不發喪,挑撥太后與何皇后關系,假傳圣旨想把何進騙進宮中謀殺。
何進進宮,被張陽安排在禁宮外的將士攔住。
“大將軍,這邊請,我主公張陽讓我與大將軍稟告,大將軍不可入宮!”
何進束起馬韁,回道:“陛下宣召,焉能不去?”
將士道:“陛下已晏駕!”
何進一驚:“啊!”
將士道:“十常侍秘不發喪,想奪大將軍姓命!”
何進面色憤怒,遲疑道:“呃?有這等事?”
思考一陣,怒道:“走!回府!”
又對隨從道:“去召集我麾下幾位大人前來府上!”
此時皇宮內,十常侍齊聚一趟,眾太監面色慘淡,唉聲嘆氣。
為首張讓怒喝:“誰走漏的風聲?”
無人應答。
趙忠哀嘆:“此番休矣!”
眾人氣氣哀嘆:“哎~”
張讓又對著一人道:“蹇碩,無論如何要嚴加防守!”
蹇碩按劍起身道:“我親自查看!”
話說十常侍何許人也?
這十常侍指東漢靈帝時操縱政權的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栗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等十二個宦官。
他們都任職中常侍,所以被稱為“十常侍”,其首領是張讓和趙忠。
他們玩漢靈帝于股掌之上,以致靈帝稱“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
十常侍自己橫征暴斂,賣官鬻爵,他們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橫行鄉里,禍害百姓,無官敢管。
人民不堪剝削、壓迫,紛紛起來反抗。當時一些比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團的黑暗腐敗,導致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形勢。
郎中張鈞在給漢靈帝的奏章中明白指出,黃巾起義是外戚宦官專權逼出來的,他說:“張角所以能夠興兵作亂,成千上萬的人愿意跟著他,其根源都在十常侍。
把他們的父兄、子弟、親戚、賓客放到各州郡,獨占財利,侵奪百姓,百姓的冤屈無處申訴,所以圖謀不軌,聚積成為盜賊。
應該殺了十常侍,把他們的腦袋懸掛南郊,以此向老百姓請罪。
再派使者布告天下,這樣可以不須用兵,而大寇自會消散。”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漢靈帝得病,靈帝有皇子劉辯和劉協兩人,漢靈帝認為劉辯(漢少帝,何皇后所出,何進的侄子)為人輕佻,缺乏威儀,想立劉協(后來的漢獻帝),但猶豫未決。
于是在病重之際,把劉協托付給西園軍首領宦官蹇碩。
才給了十常侍勇氣,再有了后面的這些事。
蹇碩一走,張讓道:“何進子所以要進宮,原因何在?是為劉辯爭帝位而已!”
眾人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