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日鄲驚訝的問道:“太師,諸侯興兵討伐于你,你不打算處死他們?”
張陽笑了笑,“他們都是大漢的忠臣,興兵討伐于我不過是為傳言所誤,本相向他們出示先皇遺旨之后,具已束手就擒,隨本相進京向皇上請罪,算是改過自新了,既如此,本相為何還要殺他們?”
馬日鄲又驚又喜,朝張陽深深施了一禮,“太師高德寬宏,老朽佩服。只是丞相說的先皇遺旨,恕老朽無能,請太師指點。”
張陽輕描淡寫的答道:“就是先皇命本相進京,扶立皇子協為帝,恢復我大漢正統的遺旨。”張陽心中暗笑,老頑固,這回我看你還對我無禮不?
馬日鄲果然興奮得快暈過去,十常侍與何進為自己利益私立皇子辯為帝的事他也有所耳聞,只是苦于不能證明,滿腦子忠君思想的他也不敢過問。可馬日鄲還有個疑問,“太師,為什么以前從未聽你提起?還有那先皇遺旨,可否讓老朽一觀?”
張陽想都不想,從懷里掏出那份假遺旨,遞給馬日鄲,“太傅請看,至于本相以前為何沒有提起,只是本相不愿居功,更不想將我大漢皇室帝位之爭暴光于天下,惹天下人恥笑。”說到這張陽仿佛很失落的嘆了口氣,“沒想到惹出這么多事來,皆本相之罪也。”
漢朝第一書法大家蔡邕的名頭果然不是吹出來的,士林大儒兼漢朝太傅馬日鄲也被這封模仿得惟妙惟肖的假遺旨騙過。不顧是在皇宮之前,百官注目之下,馬日鄲抱著張陽痛哭流涕,邊哭邊向張陽道歉,“太師,老朽錯怪你了,錯怪你了。”
馬日鄲這一哭,文武百官納悶了,馬太傅不是最恨張閻王嗎,怎么現在變得這么親熱了?于是百官紛紛圍過來,打聽詳情,當看過馬日鄲手中那封所謂的先皇遺旨后,皇宮前頓時熱鬧異常,百官不管是真哭還是假哭,總之哭成一片,而且那些平時最恨張陽的大臣哭得最兇,不少人還因為自己錯怪了當朝太師當場給張陽磕頭請罪。
張陽心里陰笑著一一把他們扶起,又好聲勸慰,好不容易才讓場面安靜下來,張陽才又說道:“諸公,既然大家誤會已解,以前的事我們就不要提了,今后我們就要群策群力,共扶我大漢中興。”
文武百官齊聲答道:“太師高見,臣等誓死相隨。”
然后,張陽借口太傅馬大人年齡最大,應為百官之首,領百官拜見皇上,馬日鄲那里愿意,滿口的不停推辭,與張陽推讓半天。其實張陽也不想這么虛偽,可關鍵是張陽不認識進宮的道路,要是領錯了路,眾人不懷疑才怪?最后倆人達成妥協,由張陽扶著馬日鄲進宮,既讓馬日鄲撈足面子,又免去張陽頭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