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叫五十二赫茲音樂電臺.......”程曉羽停頓了一下,刻意賣了個關子,“這個懸念,我們留到明天中午再揭開。大家先看看這個音樂企劃的內容怎么樣?”
學生們的服從性是最高的,尤其是復禮這樣的好學校,沒有人質疑一句,就兩個人兩個人的開始翻閱。
程曉羽走到了擺放電腦和麥克風的書桌前,靠著桌子雙手抱胸站著,凝視在少年們窸窸窣窣的閱讀,有種當老師的隱約快感,他想“好為人師”應該是人類心理的隱形需求,也許渴望得到尊重,也許是渴望得到存在感。實際上人類對自身的認知極為有限,這種心理投射在行為上就是渴望獲得其他人的認同,從而間接的認識自己。
這種方式其實很容易走極端,優秀的人容易被捧殺,迷失在鮮花和掌聲中;而不夠優秀的人容易產生自我否定的情緒,深陷于自我懷疑之中。
對于青春期的少年來說,認識自己是他們不會意識到的問題。
自己有什么好認識的?
不就是姓名叫什么、籍貫在哪里、父母是誰、學校是哪所、成績好不好、喜歡吃什么、愛好是什么,優點是什么,缺點是什么之類填寫在同學錄上的問題......
這一點一滴的集合當然是你,構成了你的特質。
可這一切都還停留在表面,不過這些基本還停留在弗洛伊德“三我理論”中的“本我”認知中。“自我”和“超我”都是一種朦朧而遙遠的影像。(在弗洛伊德的“三我理論”中,“本我”象征著原始的欲望,“超我”象征著理想化的人格,而“自我”則是在兩者之間沖突的一個平衡點。打個比方就是我想要今天碼一萬字(超我),然而各種欲望糾纏著我,出去看漂亮小姐姐,看各種正經番,看LOL比賽等等讓我一個字也不想碼(本我),于是在兩者的斗爭中我寫了五千字(自我).....)
但于程曉羽這種逢年過節就會被催婚,實際年紀已經是大齡單身男青年的文藝風單身狗而言,認識自身是個非常深奧的哲學命題。無論是弗洛伊德、康德、休謨,還是雅克.拉康,都有自己的見解。
程曉羽覺得自己上輩子過的算是很“自我”,是一個在“欲望”(本我)和“理想”(超我)間掙扎的一事無成的普通人。
這輩子他則是“天選之子”、“天降猛男”,“最強九零后”,未來有不可限量的可塑性。
如此多BUFF加身,要按正經穿越文里的男主,那不得立馬抄抄抄、買買買、裝裝裝、玩玩玩。跟許皮帶一樣昂首闊步,五個保鏢常伴其身,進酒店大門先抖落披風,電梯只能他和保鏢乘坐,喝水只喝生產日期兩日之內的某大冰泉,未經允許男性不得近身,泡妞只泡四大花旦......
相比之下迎娶白富美,當上CEO,每天在五十米的大床上醒來,算個什么走上人生巔峰?那不過是窮途末路而已,不娶個十個八個,身價每個幾百億,還是美金,你好意思當穿越者?那簡直是丟穿越者的臉面。
然而程曉羽這種文青,對金錢真就沒什么追求,加上家庭條件實在是足夠好了,更就沒有金錢方面的驅動力,他對藝術倒是有追求來著,不幸的是浩若煙海的音樂記憶反而成為了他的束縛。國慶假期期間他也嘗試過自己寫歌,然而隨便寫幾個和弦,就發現記憶里面已經有過差不多的音樂作品了。
為此程曉羽感到矛盾和苦惱,想要把樂隊繼續下去,就得繼續抄,總有一天,他可能就不能再讓“媽媽”來背抄襲的鍋。
不過,暫時還沒有這么直面自身道德審判的問題,他也不確定,在將來的某一天,是“本我”戰勝了“超我”,還是“超我”戰勝了“本我”,又或者他仍然像是上輩子一樣,在“本我”和“朝我”之間掙扎,只不過換了個更高級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