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章兩人挑籮筐去挑沙,黎紅貴安排他兩人在校園門口記數。
“你們不用去挑,就在這里記數就行。”
潘小章高興地說“這活可以干。”
連老師都帶隊去河灘上挑沙了,他和熊蘭可以舒服地坐在院門口,動動筆,寫寫字就行。
這待遇沒什么可說了。
有點同學看了,很不服氣。
“老師,憑什么那個小章可以輕松記數而不用去挑砂”
“是呀,還有那個剛來的女同學,她又憑什么不用去挑”
雖說村小到河灘也不算遠,但來回也要四十分鐘,來回走五趟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黎福貴聽見了,懟道“你哥,不,你家父母也捐助幾千塊錢來修繕校舍,你也可以不用挑沙。”
他自己也挑一擔籮筐去河灘挑沙。
潘大章和溫小芹拿上工具,去牛坳嶺茶場。
先到萬子嶺的家里。
兩個炒茶師傅正在忙著炒茶。
孫金發和黎正光兩人都是五十多歲年紀,以前在生產隊時,不用下田干活,專門在村委負責炒茶的,而且工分都是拿最高。
當時有些社員還不服氣。
“我們在田里面朝黃土背朝天,汗流浹背,累得如狗,干一天才十個工分,憑什么他們舒舒服服在家里,不曬大陽,不淋風雨都可以一天拿十二個工分”
潘六月聽見怒懟道“你也可以去試試,你若是有這份手藝,我也可以讓你去抄茶,也可以給你一天十二個工分。”
抄茶是一份細活,并不是誰都可以干的。
看上去簡單,但要抄出那種口感,就需要一定的技術了。
兩人看見大章,都熱情招呼。
“大章,你現在就是月舟村的大能人。”
潘大章“兩位師傅辛苦現在炒茶主要是靠你們兩個人”
孫金華“你家小章有空也會來炒,還有那個熊蘭也炒得有模有樣。對了,你爸也學會了。”
這時老爸已經從茶場挑了一擔鮮茶回來。
他開了另外一個爐灶開始炒茶。
“大章,你去泡幾壺茶,嘗嘗是不是口味一致”
一樣的茶葉可能不一樣的人炒制,口感都會有點不一樣。
溫小芹拿不同人炒的茶葉,泡了幾壺茶。
品嘗后覺得不會相差很遠。
“每一鍋茶都保持一致,口味就不會差很遠。”
他看老爸炒起茶味來也是有模有樣。
黎正光家就住在前面,他跟黎庚群是堂兄弟,也是黎衛國的堂叔。
htts:book171761811826437ht
天才地址。小說網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