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大章翻閱了林正熙挑選好的稿件,發現里面就有呂衛紅寫的幾首詩。
寫得比較有特色,發表在縣級內部刊物上當然沒問題。
其他稿件看完后潘大章也認為沒有問題。
一個小時后,他把稿件交還給林正熙,對他說“這一期稿件還是比較有特色的,以后可以多出一些這種專刊。”
上面有一篇林正熙寫的俞督河畔的散文,水準不是很高,但是寫得有內涵。
林正熙把一張稿費單遞到他手里說“這是上個月你的稿費。”
潘大章一看三首小詩竟然是有五百多塊錢。
他驚訝地說“縣級內部刊物也有稿費”
縣級內部刊物并不對外發行,因此他在其他刊物發表的作品拿來這里再發表,也不會有人追究他的責任。
林正熙笑道“有呀,而且我們給的稿費并不會比省級刊物低,我們是財政拔款的。齊老大說為了展現我縣政治經濟文化的進步,這些錢花得值。”
他又讓潘大章從其他刊物發表的作品中挑選幾篇放在俞督文學上發表。
“讓全縣的干部群眾也欣賞欣賞高水平的名家作品。”
潘大章把手里的幾本樣刊遞給他。
“上面都是這個月發表的作品,你看那篇合適就選那篇吧。”
林正熙把樣刊交給呂衛紅讓她從上面挑送幾首潘大章寫的詩篇。
“把大章的作品放在頭版,撰寫一篇推薦文章,然后交付印刷廠印刷,那樣下個月初就可以見雜志了。”
潘大章去財務取了稿費和當月的工資。
回到住處,熊六福跟他說了黃土崗上挖樹坑的情況。
黎龍生把樹坑全部挖完了,經過許大年的驗收,全部合格,跟他計算了全部勞工費,減去以前預付的錢,還欠他一千多元,我打電話給表哥說了,他說讓你先墊出來。
許大年表叔答應說回收干稻草的事他會負責,一分錢一斤的干稻草,收來后在黃土崗上壘堆存放。
潘大章對他說“可以跟村民購買一些草肥,糞肥,種臍橙樹苗的時候,需要施一些基礎肥。”
他又問了熊六福臍橙園的一些排水防澇情況。
“周圍都挖了排洪溝。明天我回去找人搞些堆肥、糞肥等基礎肥。”
潘大章想了想又對他說“你找人在坡頂上挖個水池,水池水要做到可以灌溉全部臍橙樹,先把水池挖好,然后里面用水泥沙漿批刮,做好防水,注意留好出水口,到時接水管到臍橙樹下滴灌,那樣的話可以保證臍橙產量。”
“滴灌”
熊六福驚訝地問“這是什么技術”
潘大章也不怪他會驚訝,現在搞種植的還沒有人聽過這種技術,有些專業的農技員可能都還不懂。
或許有些在書本上看過這個名詞。
“滴灌就是用水管把水直接通到果樹下,讓水少量的流出澆灌到樹根,那樣就解決了施肥和澆灌的問題。可以將添加肥直接在水池稀釋,再通過管道澆灌。”
潘大章說“你按照我說的去做就行,以后不懂的我會一步步教你。”
熊六福佩服他的聰明才智。
心想“他是怎么知道這些的,難道他以前種過臍橙。”
他去嶺背臍橙園,那里的果樹也并不沒有使用滴灌技術呀。
同時他想到了一個關鍵的問題“在坡頂上挖水池,挖好后水從哪里來”
周圍都是山,靠春天下雨天積攢水,能行嗎
潘大章說“不用急,你再去月舟村找那幾個挖水井的,在山腳水溝旁挖兩口水口,再在水溝里設一個攔水堤,裝水泵把水抽到水池去。那條水溝長年累月都有水流,所以解決澆灌果園的水源根本不是問題。”
熊六福聽后感嘆地說“大章你的腦袋真的好用,難怪你可以發大財,連滴灌這種技術都可以發明。”
潘大章搖頭說“滴灌技術是外國人發明的,其實我們國家十年之前就在推廣這項技術,你有空去買幾本農業科技書,上面就有介紹的。只是這玩意一開始要投資一筆錢,所以到現在使用的人還是很少。”
其實前世在掛省開建材店,潘大章認識了一個種果的朋友,經常跟他喝茶聊天,所以也知道了一些種果樹的知識。
那朋友承包了五十多畝坡地全部用來種沃柑,每年收入也有十幾萬。
業余時間他也搞裝修,所以跟開建材店的潘大章經常有交道打。
空閑的時候就會到他店來閑聊。
潘大章自然會問他果樹管理的一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