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和尚請幾名領導和潘大章和溫小芹等人到后面食堂吃齋飯。
他知道鄒秀花是潘大章母親,也有心邀請她去吃飯。
卻四處都沒有找到她。
雖然是齋菜齋飯,但是也搞得很豐盛。
或許是大家都餓了,個個都吃得很香。
潘大章還跟齊建科、林正熙、陳樹軍和另外幾人,坐在一起邊吃飯邊聊天。
從他們的介紹中,知道那個一念老和尚才是真正的和尚,在祁河邊老的大佛寺,當時也是他一個人守寺。
全縣算得上是真正和尚的恐怕只有他一人。
新寺建成后,靠他一個人也打理不過來,于是就多招了幾個人。
飯后,潘大章跟幾位領導打過招呼后,準備開車回月舟村。
一路上還有許多趕來看看新寺廟建成的人群。
有村鎮來的,也有縣里各單位的人,因為今天是星期六,有些單位下午是休息的。
潘大章意外在人群中看見了舅舅二兄弟。
老大鄒春國和老三鄒建國。
他忙走前去招呼“舅舅,你們今天也有空來這里看熱鬧”
溫小芹也主動走前去叫舅舅。
鄒建國看見他兩個笑呵呵地說“大章,你們這是準備回去了”
鄒春國對他說“正好碰見你,跟你說件事,不然我都說特意去找你了。”
“有什么事”
看他神情嚴肅的樣子,潘大章也認真地聽他說。
“是這樣的,你外公那個墳墓,現在公路局在那個地方準備建一座新橋,恰好落在你外公墳墓旁邊,所以那墳墓要遷移。上級發了通知,通知書放家里了,叫你媽有空去家里,商量一下,這事該如何處理。”
鄒春國把事情原委告訴了他。
因為老媽那一脈在水南村已經沒有其他人了,自然外公遷墳的事只有落到老媽身上了。
潘大章記得前世也有這件事,不過好像是發生在二年后,是86年靠近年底的時候。
鄒春國那時還在村小當校長,他即刻通知堂姐來處理這件事。
因為那里不僅有大伯的墓地,也有爺爺的墓地。
爺爺奶奶生有男丁二人,老大年紀輕輕抽大煙把自己抽死了,比父母都還先走。
少妻不久就拋女離家走了。
鄒秀花是一直由奶奶撫養長大的。
后奶奶去世,鄒秀花才去月舟村尋母,嫁給潘柴久為妻。
記得當時潘大章在鐵珊籠礦上班,星期六回家,母親才告訴他這件事。
當時鄒秀花跟幾個堂弟商量的結果是全部事情都委托鄒春國幾個堂弟,處理亡父的后事。
她付200塊錢費用。
200塊錢對當時只有六十多塊錢退休工資的潘柴久來說是一筆很大的費用,頂上三四個月的工資了。
當時沒有意見。
但是后來鄒秀花去水南村走親戚,有人對她說“那些墳地遷移,公家每戶都是補貼了五百塊錢的。”
而且山腳下那幾間倒塌的老宅,重新劃了一塊地基,補助了一千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