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小芹說“回去我給爸炒幾個菜,放在冰箱,讓他晚上收工自己熱一下就行,我可能在家吃過飯再回。”
溫小芹笑著說“隨你吧,記得上課時間,別遲到了。對了,家里幾頭豬你也搞點豬食喂一下。”
好在潘大章從小習慣了做這些家務,不會嫌煩。
他記得從11歲開始就要負責煮一家人吃的飯菜了。
14歲的姐姐已經是一名小社員了,每天要跟老媽一起去做事掙工分。
以前生產隊分三個階段的上工時間,早上六點到八點為早工,九點到十二點為中午工,下午二點到六點為下午工。
生產隊長每天早上五點半就開始吹口哨了。
農民睡眼朦朧從床上爬起來,拿上農具到生產隊辦公室門口集中,隊長安排一天的工作。
留在家里的老人就負責煮早餐。
沒有老人的就只有提早起床,煮好飯再上工。
此時煮飯的工具就是傳統的飯甑蒸飯。
把煮飯的米用盆淘洗二遍,用水泡軟,
灶上水燒開后把泡軟的米倒入鍋中,邊加熱邊用鍋鏟順鍋底攪動。
這工偷不得懶,不然飯就粘鍋了。
一般煮20多分鐘后,看米粒撈起可用手指搓泥,米心只有芝麻大就可用筲箕撈起,把湯汁控干。
飯甑也要用水泡軟,鍋中放入適量的水,用一塊沙布用水著濕擰干后鋪在甑子中,把控干米湯的半成品米飯倒入飯甑中,用快子扒平蓋好,大火再蒸20多分鐘。
過程比較繁瑣,掌握不好,一飯甑米飯就沒辦法蒸熟,只好吃夾生飯。
潘大章10歲開始,老媽就把煮飯的任務落到他的肩膀上。
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家里又沒有老人可以幫手。
所以他小時候就開始沒有睡過一個懶覺。
五點半隊長在外面吹哨催上工了,老媽和姐姐起床上工前,會幫他準備好柴火,把當天煮飯的大米盛好。
反復囑咐他煮飯時別分心,一定要用鍋鏟多攪動。
會不會蒸夾生飯,關鍵的部分在煮米粒階段,沒有粘鍋就成功了一半。
老媽和姐姐走后,他會把睡懶覺的弟弟趕起來,幫助在灶下燒火。
老媽和姐姐在家,自然這件事不用他們干。
那時把飯煮熟至少要近一個小時,她們平時間不可能每天有這個時間來煮好的。
社員收早工后只有一個小時在家吃飯,九點又要上中午工,所以等她們回來煮飯肯定是來不及的。
潘大章兩兄弟把飯煮熟了,老媽和姐姐也就恰好收早工回家了。
炒上二個菜,就可以吃早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