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海身上有一把匕首,潘大章身上并沒有短刀。
他們從東門進入。
一處空曠的地方,擺了許多攤點,幾張木凳子,上面擺放一塊木板。
在木板上擺著許多較小的成品戒面或者片料。
有些玉石老板在攤位上挑挑揀揀,跟攤主講價。
這種戒面料一眼就可以看出成色,所以價格方面沒有多大的伸縮空間。
黃天海對潘大章說“這里分幾個區域,戒面區、凋件區、手鐲區、毛料區,加工區以及片料區。這里是戒面區,里面全部都是切割好的戒面,擺在攤位上的都是小料,當然你若想看大塊料,他們也會帶你去他們家的加工場給你看。”
他解釋說“這里收購翡翠有幾種方式,你可以購買原石,讓老板切割開,然后看料定價。這種方式風險系數不太,四平八穩,但是利潤比較微薄。近來流行賭石,就是一堆原石,礦主按照自己眼光,定一個實在價格,任憑顧客隨意挑選。那樣的話風險就大,有可能看走眼,花一萬買來的原石,切割后可能一千塊都不值。也有可能一百買來的原石,開出珍稀翡翠價值幾萬,十幾萬都有可能。”
黃天海之所以力邀潘大章來緬收原石,看中的就是對方的特異透視功能。
他這次采購翡翠,決定全部采購原石為主。
后面是一間間鋪面。
鋪面前是展示柜,后面是加工車間。
整個市場兩萬多平,每天交易額都在上億,但是環境卻是如此的簡陋。
地面水泥硬化都沒有。
頂上鐵皮棚也已經銹跡斑斑。
這樣的環境下,夏天熱得如火爐,冬天冷得如冰窖。
但是商鋪間玉石商人串流不息。
機器加工的聲音,各種嘈雜的聲音,構成一幅繁忙的景象。
黃天海帶他來到一間叫坎銀玉石的翡翠鋪。
店主看見黃天海,從里面走了出來,熱情地說“老黃,你差不多一個月沒過來了,我還在念叨你是不是有什么事耽誤了。”
平時黃天海至少每個月都會來緬進一次貨,有時甚至還二次。
黃天海笑呵呵地說“你是在念叨我口袋里的錢吧”
他長期在這里拿貨,成了他最大的客戶。
大客戶一個月不見一點動靜,自然會心里發慌。
莫冠科看了潘大章幾眼,不禁奇怪問“你侄子沒有來這年輕人跟你一起的”
黃天海跟他們介紹“小潘,這個就是我的老戰友莫冠科老總,你別看他這樣一間小鋪面,一個月賺幾萬,一年賺幾十萬都不是問題。很多云南、廣東的玉器客商都來跟他拿貨,是瓦城這里出貨量最大的老板。”
他介紹小潘。
“小潘,別看他小小年紀,人家已經是國內有名的作家和詩人了,贛省岡州人,也開了一間玉器店。去京城參加學習,跟我拿過一次貨。聽說我來曼德勤拿貨,于是說跟我來看看,人家是作家嘛,寫小說也是要體驗生活的。”
他當然不會說小潘有特異功能,特意帶他來透視翡翠原石的。
那樣的話會惹來莫冠科的反感。
你這樣不是帶人來害我么
你把有價值的原石都取走,留下一些不值錢的原石,其他客人拿去切割,發現收購的原石全都不值錢,人家下次還跟你要貨么
其實黃天海這次也不準備全部在兄弟這里要貨,兩人畢竟是多年的交情了。
他也是于心不忍的。
莫冠科夸贊潘大章“小潘原來還是個名人,失敬了。呵呵,你寫小說不會把我也寫進去吧”
黃天海說“那樣你就出名了,有空你把你發跡的經歷都跟小潘說說,讓他寫小說的時候把你也寫進去。我覺得你的經歷就是一篇很好的小說。”
潘大章也客氣說“莫總生意做得這么大,有機會要跟你多請教做生意的經驗。”
莫冠科“論起做生意,黃大哥才是人中龍鳳,我只是性格中冒險的成分多,所以才跑到這異國他鄉來。黃哥在京城穩扎穩打,把京城翡翠生意都歸統到了自己麾下,那才是大能量大氣魄呢。你寫一篇關于他經商的經歷,保準能寫得很有分量。”
黃天海問他“你庫房存了多少貨”
莫冠科遺憾地說“不知道你今天會過來。昨天云南的胡總過來要了一批貨,庫房并沒有多少貨了。我明天準備去幾個場口收些原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