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月夜懸青冢鏡,
寒云秋薄漢宮羅。
君王莫信和親策,
生得胡雛虜更多。
————————————唐代,蘇郁《詠和親》,作于唐德宗貞元年間
+++++++++++++++++++++++++++++++++++++++++++++++++++++++++++++
而這時,皇帝所派遣的曉諭人員,俱文珍和孔巢父,其實已抵達了石州。
滔滔的黃河,眾所周知,是個巨大的“幾”字形,如果將其按照筆畫拆卸開來,就可標明地理位置:高岳現在北出蕭關,就希望抵達“丿”這個位置,而靈武恰好在“丿”和“一”交錯的位置處,傳統所說的河西地區,即在“丿”以西的廣袤地帶;而“一”字所流經的地帶,為通常所說的河套地區;而到了“乚”這里,以東的便是河東、河中,即是現在的山西省。
而這個“幾”內所涵蓋的,便是唐朝的朔方和京畿,也即是現在的寧夏和陜西大部。
當然如今馬重英也在這個“幾”的內腹部,他想做的就是不顧一切,跑到“丿”的鳴沙渡口,逃回河西去。
所以馬燧、渾瑊現在要干的,就是穿過“乚”處的黃河諸渡口,及時加入對馬重英的追殲作戰。
馬燧的兩萬精銳河東驍卒,也接到了蕭復的指令,俱文珍和孔巢父抵達時,萬余河東軍正云集石州鄰靠黃河的孟關口,搭建浮橋準備渡河。
孟關口,相距大河不過百步,南有龍門,北有呂梁,西臨大河,東出入太原。《呂氏春秋》曾說“龍門未辟,呂梁未鑿,河出于孟關之上。”如今正是冬冰不合,春水互融時節,整條雄渾的黃河,正是流澌崢嶸,塞川奔騰的景象,河東軍士兵們先是乘坐平底小船,于波濤起伏的險境當中,抵達對面的山崖處,鑿下鐵環,而后穿起纖繩,再將繩索引回,于東側的山崖上也鑿下鐵環,兩下相連,在扯著密如蛛網橫跨大河的纖繩,將串串船只固定下來,又在兩端壓下鐵牛,覆木板于其上,形成浮橋,人在河中騰上挪下,猶如螻蟻般,觀之可魂魄飛散。
浩大的水勢拍打著孟關口前的山崖,咆哮不休,馬燧的營帳就設在其上的佛寺當中。
當虞侯入報時,馬燧正坐在案幾前,拿著匕首,切著又辣又咸的羊肉餡的“古寧子”,切割的聲音吱吱作響,不斷塞入口中咀嚼,吃到額頭冒汗時,就咕嚕嚕地仰起脖子,牛飲手邊的茶盅。
也怪不得郎士元曾嘲笑,說馬燧不解茶。
等俱文珍和孔巢父入帳,馬燧起身迎接,并對他倆說,除去孟關口外,各有五千河東兵自菜園渡、三交口處渡河,預計三到五日內,河東騎軍就能加入追擊馬重英的序列。
“蕭中郎已被陛下宣召回朝。”俱文珍對馬燧說。
這位當即愣住,隨即喜上心頭,接著就問,那是何人接替蕭中郎的位置。
俱文珍就說,侍中渾瑊。
馬燧的臉部當即抽動數下,心情又跌落谷底。
而后孔巢父宣讀皇帝的曉諭御札,馬燧伏身聆聽,里面全是陛下的苦口婆心之語,無外乎是希望馬燧不要有任何情緒,及時迅速加入戰團,立下功勛后,朕自會有莫大的恩賜云云。
“臣敢不受命?”馬燧也答復得很干脆。
可等到二位安心離去后,馬燧重重地將匕首摜在案幾上,破口大罵說,要是蕭復也就罷了,或者換做另外位宰相都統亦可,河中的渾日進算個什么東西?也配接替統率七鎮兵馬來節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