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薄骨的膽子就大起來,每隔半月,就趕著成群的馬、駱駝、羊等牲畜往豐安軍城趕。
此刻豐安軍城已落成,新船也不斷被制造出來,有兩千名神策兵戍防于此,控扼大河,在此的守將王升鸞,和知巡院官萬俟著一道,真的于城下建個榷場來!不久后,白草城也立起個榷場,一時間大河兩岸的沙陀、吐谷渾乃至南山黨項蕃落,紛紛涌涌趕著牲口,有的還用羊皮牛皮扎成筏子渡過來,和軍城互通貿易,整條蔚如川,往來著載貨的小船和筏子,熱鬧極了。
每次薄骨來販牲畜,榷場的場監總是特意給他交換多些的茶,“這是興元府洋州、利州的茶,要比蜀地和宣歙的茶便宜多了,高大尹說降價賣給你們處月(即沙陀)人。”有時候則是多給些鹽,“靈武那里產的青鹽,燒肉特別香。”
一來二去,整個天都山放牧的諸沙陀蕃落穹帳里,“高大尹”的名聲就被傳遍了,很多心懷敬畏和感激的沙陀人,甚至還立“高大尹”畫像供奉,不少酋長頭人都來對朱邪盡忠說,我們還有很多親人在涼州,現在唐家這位姓高名大尹的對我們這么寬和,你可以找到吐谷渾的小王,一道促使唐蕃和議,把會州劃為閑田,這樣我們便不用在這里為贊普守邊,可以返回家鄉了。
于是朱邪盡忠的心思,更加撩亂了。
他將長子執宜喚來,叫他去吐谷渾慕容俊超那里,口傳下自己的想法,“唐蕃本為舅甥,先前因種種抵牾而至兵戎相見,你我身為小王,也應呈言贊普,讓兩家重新會盟罷戰才是。”
同時,盡忠又找到薄骨,低聲對他說:“你索性找到唐人,讓他們帶你去鳳翔,拜謁那高大尹,便說如此如此。”
薄骨領命,便先到豐安城下,他和當地守將已很熟稔了,王升鸞得知他的來意后很熱情,安排了艘筏子,讓薄骨溯和坐騎一道溯著蔚如川,到摧沙堡處上岸,接著該地戍將馬有麟,派遣五名神策騎士帶著放行的關牒,繼續護送薄骨往鳳翔府而去。
沿路上,薄骨見到原野上的“羌屯”,很多黨項男女,都蓋起了板屋,耕作田地,放牧牲畜,環繞在唐家雄壯的軍城下,有酒飲,有茶喝,怡然自樂,不由得打心眼里產生了股羨慕向往的情緒。
到涇州城下時,更加繁盛,接著至百里城,薄骨還看到有興元府護國寺來的僧人俗講團,在這里搭臺說唱變文,叫人念凈土宗佛號,男女圍得水泄不通,薄骨也觀賞了會兒,是津津有味。
更厲害的是,這群俗講僧說唱完后,還耍花燈,放焰火——那焰火可dei勁兒,說是興元府的道姑創制出來的,熾熱的火光砰砰砰往外濺射亂墜,引得薄骨和百里城的男女興奮非常,又是蹦又是叫。
據說馬上鎮守百里城的唐家親王大元帥,還要打馬球,引得眾人又往馬球場跑,由是薄骨問起神策騎士,自己是不是要去拜謁這位親王?答曰不用,什么關節事只管去鳳翔府和高大尹說。
薄骨便繼續往鳳翔府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