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上的資源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他們必須在島上的資源消耗到一定限度之前,就需要制造出一個可以遠航的大船,然后去尋找下一個,資源更加豐富的島嶼。
如若不然,他們就會被永遠困死在這座小島上。
母星只是一座象牙塔,每個文明都有離開象牙塔,去探索星空的使命。”
“這是《星空志》中的一段話。”
“不管宇宙中有沒有其他喜歡侵略的高等文明存在,這段話都是對的,我們是藍星的孩子,而藍星能養育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
秦風感覺有些不對了:“李老說這些,可是和神秘基地有關?”
他覺得李博士肯定不會無緣無故給他探討一些宇宙和文明延續的問題的。
“猜出來了?”李博士笑了笑道:“不錯,所謂的神秘基地就在研究讓人類踏入星空的問題,而突破口就是你們這些異能者。”
“異能者和踏入星空有什么關系?”秦風不解道。
李博士道:“你可知道我們人類的科技現在已經進入了瓶頸?”
“基礎科學已經有數十年沒有進步了!”
“現在的科技看似日新月異,其實發展的都是科學的廣度而不是深度。”
“要想讓科技真正進步,必須在微觀粒子上下功夫。”
“但想搞明白微觀粒子,就需要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甚至是環星粒子對撞機才能達到實驗的最低要求。”
“可是如此巨大的投入,憑一國之力是承受不起的,而世界各國也很難統一意見,所以這個工程根本就無法完成。”
“況且很多人都怕對撞機會產生微型黑洞,從而毀滅藍星。”
李博士接著道:“所以就有人提出,改變科學發展方向,從基礎物理轉向生物工程。”
“讓生物工程和機械科技結合,制造出仿生戰艦,開采其他星球的資源,然后在其他星球上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
“其實我們可以將藍星上的每一個生命都看做是一艘外星飛船進行研究。”
“其中最有研究價值的就數昆蟲和人類的異能者。”
“如果我們的宇宙飛船能擁有昆蟲的適應能力和人類的超能力,再加上現有的機械科技,我們就會有初步的太空開采能力。”
“別看昆蟲小,但它的復雜程度是遠超想象的,現在別說昆蟲了,就連動物身上的一些最簡單的功能我們都無法復制。”
“比如說牛奶,它的生產原件就是草料和水,將這些東讓牛吃了,就能合成牛奶,但人們就制造不出一個機器,直接將草料和水合成牛奶!”
“再比如植物可以將陽光空氣這兩種東西合成木材這種物質。”
“從這點就能看出我們對生物科技的無知,所以我們應該將目光從星空中收回,再好好研究一下身邊的一切。”
“假如奶牛就是一艘外星飛船,擺在我們面前我們都研究不清楚,就更別提那些沒見過的東西了。”
秦風咽了咽口水,忐忑道:“你老的意思是我們這些人在基地中都是被研究的對象?”
“也可以說是的。”李博士又道:“但是完全符合人道主義的研究,不會強制你們,也不會對你們進行身體上的傷害。”
“除了這些之外,基地中還牽扯著一個更大的秘密,現在不能說,到地方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