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侯故意放重腳步,里面頓時鴉雀無聲,南陽侯走進去,兩個兒媳站起身來,南陽侯單獨向燕燕滿面春風“英哥娘,你坐你坐,過年禮物我寫出來請你看看,還要添什么家里就是借也要送往護國公府,你只管說出來交給公婆,公婆一定辦來。”
燕燕忍住別扭雙手接過,公婆最近對她說話,都是“請”這樣,“請”那樣,燕燕還不習慣。
南陽侯又夸了幾聲欒英,正眼也不看馮氏走出去。
早在欒英功勞報上來以前,南陽侯還天天擔心孫子有個閃失,一般好事多磨,好不容易出個好孫子,萬一丟在西北難見祖宗,在欒英功勞報上來以后,云展沒說什么,兵部尚書和二侍郎都沒說什么,其它的人有談論。
主要是功勞大過第二名數倍,讓對戰爭懂與不懂的人一起疑惑。
清河侯南陽侯都算老公事,在本衙門里的官場老公事,對于仕途有門門清的地方,這一看就是舅爺發力,平西郡王府給欒英攢功勞,戰功最高戰功升的最快,老公事們也內心明白。
直到這就要過年的時候,就只擔心欒英這功勞被駁回,欒英因此受責難,因為閑話里有說亂報功勞的話會被調回,到這個時候盼孫子回來強扭成這風頭上萬萬不能回來,馮氏哭了有大半年想讓貴生回家,又撞到父輩忌諱的槍口上。
南陽侯夫妻均正面拒絕接貴生回來,所以此時南陽侯對馮氏理也不理。
而南陽侯夫妻愿意接貴生回來,就還有一個大問題,西北正式開戰,派誰去混戰地方接貴生回來合適
他家也再抽不出這么膽大的人,欒泰早就給燕燕,還有幾個有點力氣的人被欒景貴生帶走。
南陽侯就更懶得和馮氏多說,一來不愿意這時候接貴生,二來接不成。
馮氏不是頭回對著燕燕哭,一開始公婆聽到要說,后來見到燕燕也不理會,就不再說。欒英功勞能定下來那是高興事情,誰也不愿意和馮氏生氣。
南陽侯往回走的時候,路上見到衛王府來送年禮,他重新高興起來。
燕燕住的是店鋪,不算正經宅院,衛王府有年禮往南陽侯府來才合適,這就燕燕收下來交給馮氏入庫,南陽侯夫人也過來,把該給欒英母子的寫在欒英名下,其余的才是留給自家,有婆婆在馮氏沒了話,乖乖當賬房。
衛王府的人走沒有多久,唐寶兒過來和燕燕說話,唐寶兒是個聰明姑娘,欒英不在京里,她更多的在燕燕回婆家時來看她,給婆婆多些光彩,南陽侯夫人見到她就笑的合不攏嘴,和燕燕與她說笑一陣子送走,看看天黑讓送晚飯,燕燕也避免下半天又勸解馮氏。
家里少了欒景貴生兩個人,好似少了許多人,一家四個人同桌用飯,飯后燕燕回東邊園子,馮氏回西邊園子,燕燕回房后看欒景欒英書信,給他們寫信,再有鐘點就盤算下店鋪生意或看看書,欒景近幾封書信寫詩給她看,名曰“請指正”,因人在其景,沙場氣概在詩中,燕燕看過大樂,送給元秀看送給綠竹看,說是紈绔寫的,元秀綠竹一起納罕“沒想到他也能寫出這么好的詩”,云展看過后一語中的“他人在戰場上,寫身邊景物再不傳神的話,那才是個笑話。”
窗外北風欺凌般穿梭,仿佛沙場征戰聲,燕燕覺得此情此景剛好合適重溫欒景的詩,因欒英心在功勞上面,沒功夫寫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