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春江伯府倒下消息的影響,清河侯夫人、南陽侯夫人、馮氏、臨江侯夫人等紛紛在正月里焦慮得病或病情加重。
南陽侯夫人自從欒英出生前就對燕燕好起來,為什么她也有唇亡齒寒之感,早在燕燕進門以前欒英出生以前,這些府第們相扶相幫的過了數代。
雖在這一代的春江伯時絕交,聞聽家中出事也紛紛趕去。有烙印刻在心頭。
馮氏是加重傷心,貴生送藥來,馮氏流淚道“你再不肯上進的話,春江伯府下場就是你的結局。”
貴生道“母親,我已開始讀書。”
馮氏還是絕望的搖頭“好親事你不肯要,你偏偏要名聲壞了的清姐兒。”
馮清不是京中名媛,但在慶賀欒英中秋闈回京的聚會上,貴生當眾搶親事,在欒家親戚門里失了名聲,指責貴生勾引表妹的聲音,低于指責馮清勾結表哥,老親們再扯出燕燕離府這事,馮清順理成章的多出“肆意挑撥兄弟不和”的罪名,說馮清為姑母出氣,不肯讓欒英母子好過,所以哄著貴生仗著長子身份爭家產。
別說這樣的朝代,出事情指責女子的多,就是后世也時常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姑娘們不管前朝后世,你自己當心就好,保護好自己就好。若有多余的脾氣,也沒必要再接再厲的指責燕燕不和離卻生個孩子。
燕燕出嫁時就決定過這樣的日子,離家別居,合適的時候生個孩子,男孩亦可女孩亦可,她按自己決定的走自己的道路。
馮清,是說不到年幼無知這句,拋開這朝代的人早慧不說,馮清在戀上貴生以前,就知道家里定她給欒英。少年的叛逆罷了。偏偏她的祖父是表面隱忍內心里恨不能發泄到底的清河侯,清河侯愿意貴生另尋親事,骨子里已經放棄孫女。
馮氏不愧是她爹的女兒,又是貴生的母親,在她看來馮清也可以放棄。她的病情一半與貴生執意定清姐兒有關,另一半原因是春江伯府子孫不上進倒下,貴生娶清姐兒全無助力,即使襲爵成功也風險頗多。
何況馮清是導致貴生和欒英兄弟生分的根源,馮氏也這樣看。
一手扶著額頭,一手捂著心口,馮氏嘆氣看貴生“你怎么就不聽話呢”
貴生火了“母親,我們已定親了您怎么還不喜歡表妹呢”
他憤憤然去看書,這書要能看得進去就是怪事。這就馮氏在房里床上生氣,貴生對著書分神,母子各自肚腸。
燕燕給婆婆送藥,南陽侯夫人對著她也淚流“孩子,說起來家里虧待過你,每每有事卻只能指著你支撐。”
燕燕讓她不要多想,安心養病為上,出來坐回管家務的房間頗感唏噓,在此時回想當年,欒景當街要敗壞元秀名聲,一塊帕子變成調戲的是燕燕,欒景為的不是見色起意,他紈绔卻沒有紈绔到新集,他是前往報復。
如果表哥結怨,表弟挾刀而往,或許還會有人說一聲情有可原,欒景因手里沒有握刀殺人,又得到一門親事,一直被非議。
沒錯,是“非議”,重點指責欒景的調戲,漠視他的報復行為。把歹毒說成情戀。
遇事就能往情戀上套嗎
或許欒景手里握把刀調戲,就不會有這么多的非議,會有人說一聲“情有可原,壞人的情誼不值得贊同,可也有個原因出來”。
清河侯和南陽侯雙雙請假往新集定親,足夠了的。
人家兒子做錯事情,老子和岳父都來了,說我們同意這親事,你姑娘的終身我們承擔了。放在這樣的朝代,可以了的。
聘禮兩萬多,遠勝過當時祁家的家產,對于南陽侯府也不是小數目。可以了的。
有人可能又要說了,這放在后世不行,所以你想不通。前朝后世本就規矩不同,這點還需要犯糊涂嗎這是有多糊涂才這樣套。
拿你自己左腳鞋套你右腳上,也不會合適。
燕燕到這個時候回想前情,覺得往事可以過去,但是她內心堅守的那一點還不愿意放棄,這點堅持在后世叫原則,在燕燕這個朝代應該叫警惕。
原則性不能隨便變,如果這也可以改變,燕燕將成為賢妻一名,從此處處為婆家著想,為丈夫著想,為這個家著想到與馮氏握手言和,對貴生放松警惕。
燕燕告訴自己,她從此原諒當年事情,只因為她得到欒英這個孩子,但是該井水不犯河水的地方,照舊。
比如,她的事情還是由秀姐綠竹拿主意,而不是按這個朝代聽丈夫的。
她坐在南陽侯府終于感覺像自己的家,但她不接受來自這個家的任何束縛,因為她擔心公婆、丈夫、馮氏母子說不出公道話,辦不出公道事情。
不管什么時候,自己的事情,還是自己當家的好。
正月里就這樣忙忙碌碌的過去,大年初二馮氏起不了床,或許她回娘家看到嫂嫂和馮清會添病,燕燕帶著貴生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