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話的人是元秀面前頗有臉面的管事張誠家的,她的閨名叫黃英,元秀的陪嫁丫頭黃英和霜草,照例嫁給護國公府家人,照例成為女主人心腹,黃英也就知道元秀脾氣,不用怕元秀生氣,如果秀姐被隱瞞她才會生氣,而黃英也會生氣自己沒說全。
她微微彎下腰身,盡可能和元秀保持距離又近些距離,免得讓說出來的話傳入六耳。
“跟世子的十羅說了一句,奚香珊以前眼里沒有世子,嫁人這些年重新來找世子,只怕不懷好意。我走近,十羅和百斗就不再聊,我問他們,他們不肯承認說過,反而怪我疑神疑鬼,我想他們才弄鬼兒,就回家問我婆婆。”
張誠是家生子兒,他娘知道云展少年時事情,黃英道“原來這位奚姑娘還在閨中的時候,差點嫁給世子爺。為什么沒有嫁,我婆婆罵我嘴碎不肯再說。我想,總是當年有過大事情出來才沒有嫁。”
在黃英來看,嫁到云家是京里姑娘們每個人的盼望,當然這話不現實,但從忠仆角度上來看,黃英這樣想并不出格,而且她想對百分之八十,當年想嫁給云展的京里姑娘,確實隨手可抓,為什么云展識破奚香珊戲弄他以后,卻沒有再相中其它的人,因為少年陷入情戀的那個階段,奚香珊牢牢抓住云展的心,云展眼里沒有其它姑娘。
然后奚香珊與她裙下最沒有能耐的少年孤男寡女雨中過夜,她成親了,云展大徹大悟,很長一段時間對于主動接近他示好的京里姑娘們,打心里厭惡。
直白說,云展那階段有心病,不肯接受京里姑娘。表弟唐謂為給他尋親事跑斷腿,最后結局是表弟抬回家四個妾,表哥一個也不要。
當時心病還挺嚴重。
元秀聽完也和黃英想的一樣,也印證她成親初期的疑惑,京里姑娘們淑秀的太多太多,她的丈夫卻相中她而肯和父母親提起,她也一直認為有個原因。
直覺提醒她,黃英說的沒錯,在她丈夫少年到青年的這階段里,至少應該有一個姑娘存在,至于他們沒成親,可能出現大事件讓他們分開。
人的思維奧妙而奇異,到什么程度呢,元秀頓時覺得懷里的女兒美麗動人起來,而事實上新生兒不管美丑,小小的面容小小的手臂都是可愛的,她也不再覺得女兒長大后眼睛細瞇而不再美麗。
在黃英的話后,第一個到元秀腦海里的猜測,當年那姑娘家里不同意,她和自己丈夫難舍難分,灑淚而別,所以在表面上貌似眼里沒有自己丈夫。卻系得自己丈夫心里一直有她,常年念念不忘,直到二十歲以后遇到自己才成親,這屬于年紀到了不得不成親,而自己沾祖父的光高嫁。
這想法頗有幼稚,以公主府的權勢,為什么那姑娘家里不同意呢元秀隨即給自己的答案是政見不和。
------題外話------
不愛吃元宵,為節應景,但一早吃過一碗,感覺還能吞十碗只下一碗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