嘈雜的鈴聲響起,還在夢鄉的阿黎被吵醒,迷迷糊糊接通電話。
“黎娃,快起床,今天生意賊好,有個大顧客定了二十個饃,七點要,你快過來幫忙。”
阿黎還懵著,手機已然掛斷。
瞬間坐起來,揉了揉那頭每晚都有想法的自然卷,掀起鋪蓋下床,五分鐘結束了初中生的起床日常。
關門競走似的來到自家的肉夾饃攤兒,
兩張桌子合并靠近路邊擺放著,桌上角色分明,一個桌子放著用來做饃,上面放著一個個面劑子。
另一個桌子放著各種菜式,肉夾饃的菜板,還有剁出美味的刀具。
臨近菜板有個火爐,上面煲著每天要用的鹵肉。
朝后走上幾步,后面擺著整齊的桌子和椅子,
再朝后走幾步,后面有個大柜子靠著墻,里面放滿碗勺,柜子旁架起倆個爐子,熬的是濃稠的稀飯以及陜南肉夾饃的標配酸拌湯。
“愣著干啥,還不來裝袋子。”
還有些迷糊的阿黎秒清醒,抹布摩擦了大拇指指頭,帶些水分搓起塑料袋又方便又衛生,利索的裝起桌子上的三個肉夾饃,遞給了客戶。
不用父母多說,阿黎拿著紙杯裝起了酸拌湯,
所謂酸拌湯,姜末蔥花芹菜,再配上紅亮的干辣椒,用油一爆香,炸的金黃,再將腌的酸味十足的漿水菜切的稀碎,倒在鍋了攪拌,最后到上酸味十足的漿水煮沸,美味又開胃的酸拌湯臊子就好了。
裝著酸拌湯的阿黎被這香味勾起了饞蟲,快速裝了十杯,用杯蓋蓋好,在用塑料袋緊緊的套住,確保客人拿回家不漏出來。
這才轉身向父母叫囂自己也要一個肉夾饃一個酸拌湯。
漏勺挑著肥瘦相間的五花肉,抖一抖漏勺將油水散去,倒在案板上,抓一把香菜,配一點辣椒面,口味重的再來一勺熗炒二荊條,更絕的是來一顆大蒜,幾者合一,在讓專業的剁肉大廚老媽輕松但不簡單的一垛,味道均勻,風味別樣的肉臊子就好了。
饃也是獨具特色,手工和面,不停揉捏,取一大坨放在案板揉到合適的軟度,將其搟成一張大圓餅,順著圓餅表皮抹上獨家的香料,在順著一角將其卷成胳膊般樣子和大小,再將這長長的面劑揪成拳頭般大小,揉成面球,一個個整整齊齊的擺在桌面上。
拿出倆個巴掌長度的搟面棍將這些面球搟成面餅,用小刷子擦上水,每個面餅均勻的撒上脫皮芝麻。
之后等待肉夾饃爐子的最佳溫度,將其一個個擺放在最上層的爐蓋上,一到兩分鐘將其翻個面,等到兩邊都有些微黃時,將其放在爐子中進行最重要的一步,烤。
肉夾饃一絕就在饃上,外酥里軟是尋藝縣城都愛的面餅,做饃師傅老爸經過三四年的錘煉,熟練的掌握了溫度,三分鐘過后將饃翻一次面,再調整溫度進行悶烤。
不到十分鐘,饃從一張平平無奇的面餅變成焦黃飄香四溢的芝麻饃。側著看好似一個放大的咸鴨蛋。
新鮮出爐的饃格外酥軟,拿刀輕輕一劃就開了個大口,將剛才剁好的肉臊子拿刀朝進一添,肉夾饃頓時鼓鼓的,最后,千萬不要忘記,淋一勺肉汁,肉汁穿過肉臊子直達面餅,汁水一足特香。
阿黎等著肉夾饃咽了好幾次口水,拿到肉夾饃的一瞬間,立馬狠狠的啃了一口,饃的邊角格外酥脆,湯汁浸泡,再加上肉的軟糯,這味道簡直太絕了。
當然阿黎不會忘記一道肉夾饃伴侶,酸拌湯。
滾燙的酸拌湯在冬季來說格外舒適,配上一勺油潑辣子,酸和辣的交替讓口感格外豐富,也格外開胃。
即使你冷風呼呼,喝著一口酸拌湯,吃著一口肉夾饃,早起幫忙也能精神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