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棋魂》是在八、九十年代圍棋熱的氛圍下開寫的,說引領熱潮就言過其實了。
江川記得八十年代東寶還曾經拍過一部電影叫作《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借中日之間橫跨幾十年的圍棋交流反思戰爭。
現在小畑健卷土重來,開始連載《死亡筆記》,市場敏銳度明顯比原來提升了不少。
他顯然注意到現實向題材不吃香了,于是《死亡筆記》的設定也開始鬼扯,完全向流行看齊。
《棋魂》雖然也有鬼怪角色,作為體育番無疑是現實向的,鬼怪只是起開掛的作用,而《死亡筆記》完全是超現實世界。
這無可厚非,《鬼滅之刃》同樣是鬼話連篇。
其實江川并不喜歡《死亡筆記》的故事,設定太弱了,都不如后來大陸的許多二三流網文,更別說一流的。
比如說死神的筆記遺落在人間,只要把人的名字寫上去,并想象著對方的長相,那么這個人就會死,但用專屬橡皮擦擦掉名字的話又會再活過來。
這是逗誰呢,抄襲閻王爺的生死簿可以理解,可這么隨意就過分了。
但這不是小畑健的錯,故事是其他作家寫的,他只負責畫。
江川之前看過《死亡筆記》的動漫和電影,可以說沒有小畑健漫畫光環罩著的話,都算不上優秀作品,作為推理劇許多邏輯都無法自洽,全靠筆記本復雜的設定強行撐著。
就如同之前鳥山明感悟的,漫畫讀者其實沒多少人在乎故事邏輯,大家看著畫面有意思就行了。
漫畫作為一種大眾藝術,其實從手冢治蟲開始,不斷研究的就是如何在外行面前裝逼而已。
但漫畫對漫畫家來說卻是生產資料,之前江川并不太在意JUMP調查報告的排名,因為他是新人,新漫畫的數據比“死火海”差一點可以理解,畢竟人家已經有了名氣和幾年的讀者積累。
小畑健也比他有名,攜新作回歸,數據趕超似乎也能說得過去。
不過江川明白這是自欺欺人,老作者也有負面因素,譬如風格老,容易被看膩。
所以不能逃避,數據落后就說明水平不行,寫得不夠精彩,扯別的沒用。
這么一想,他連自我催眠的余地都沒了。
回家的路上江川接了兩個電話。
一個是莉香的,她和少女軍團成員們在服裝定制處試衣收貨,感覺非常滿意。
“既然大家都已經出來湊在一起了,那就提前一天彩排吧,我們染發已經做好了,只要把頭發扎起來化個妝就行了。”
這當然沒問題,明天就三十號了,早點彩排也好,如果發現問題還有時間調整。
于是約好了五點,趁著天沒黑在路邊表演一下。
“彩排完了我請大家吃拉面。”
另外吃面條的時候順便也和她們談談打旗的事,這么冷的天氣畢竟是苦差事,實在不行就加錢。
快到家時真衣也打來了電話,沒提江川奇葩貸款條件的事。
“我剛才把您的貸款申請向父親說明了,他已答應充分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