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交稿時與雅美詳細討論了見面會的流程安排,這是個宣傳活動,主要見的當然不是粉絲,而是記者。
粉絲、會員是消費者,是被宣傳的對象,見面會要發動的是宣傳機器,記者才是重點。
《熱血高校》與《火影忍者》上一卷的發售都是元旦,這次依然是撞期,不過為了避免宣傳資源分散,二者錯開了一天。
上次兩部作品被拿來比較,這次倒是沒聽雅美再提編輯們打賭,其實這次兩部漫畫發行數量接近,比上次更好對比。
然而隨著《進擊的巨人》發表后連續四周占據讀者調查排行第一,大家失去了打賭的興致,有什么可賭的,手持雙槍一槍一準的,看著就已經更牛逼。
實際上在之前連載的漫畫里,《火影忍者》的口碑一直最好,超過《海賊王》,但調查數據總是略低一點,岸本齊史恐怕不太服氣,現在就更不服氣了。
說起來他的作品主人公才是正能量成長型的,最符合《周刊少年JUMP》宗旨,海賊王不過是不斷換地圖堆砌故事,當年鳥島社長都說看不懂尾田在寫什么,而江川的熱血高校里全是人渣混混,現在又弄出巨人啃吃人類,這家伙心理有些扭曲。
巨人的故事當然不是吃人那么簡單,不過江川到底要講一個什么樣的故事有點不太確定,雅美今天特地再次探討。
“現在連載四話了,相關的討論越來越多,您之前說巨人代表所有生存威脅,自然也包括戰爭,但目前輿論解讀簡單,大多聚焦在戰爭反思,把《進擊的巨人》當作一部反戰作品。”
江川明白她的意思,寫反戰不是好選擇。
愛好和平是政治正確,反戰當然是對的,否則還能算正常人類嗎?
然而這在曰本是個很微妙的問題,在戰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里,社會上并不回避這個話題,以至于文藝界出現大批左派藝術家,包括手冢治蟲等。
但現在風氣變了,集英社作為一家商業出版機構,并不愿意沒事找事,發表的作品不能涉及令大家不爽的政治,別影響了雜志賺錢。
雅美有職責把握作品的方向,這是在提醒江川別往無意義的方向走太遠,犯不上吃力不討好。
實際上江川發表這部作品,并沒有白蓮花沖動,曰本人民用不著他來教育。
《進擊的巨人》原作也曾經被同樣解讀為反戰,在連載的十二年里被認為是一部思想進步的作品,甚至被稱為神作。
其實原作者始終也沒明確表示自己的政治觀點,游走在似是而非之間,左右兩邊都不得罪,經營之道走得很溜。
一直到最后幾話,尤其是終結時翻轉劇情,設計的結局出人預料。
如果說作者在表明立場的話,似乎能夠得出一個結論,只有戰勝國才會反戰,戰敗國通常只會反戰敗。
在曰本論反戰,恐怕只能看奧特曼和哆啦A夢了。
其實這不能算原作爛尾,至少在曰本人看來不是爛尾,感到意外的是曰本之外的讀者,他們不是曰本人,不了解許多心照不宣,被人家當韭菜割了。
在政治學中有一個概念叫狗哨政治,特地的話語特定的人才聽得懂,狗哨聲音頻率比較特別,只有狗才聽得見。
美空當然看了弟弟的漫畫,連后續還沒發表的都看了,早期劇情只能看出反抗、追求自由等概念,但結合江川的中國血統也提醒過:“不要影射歷史,你的身份特殊,一單完全曝光恐怕很難被理解,即便出于正義心也別做這種事。”
甚至連真衣都給江川講了個故事:“一九三一年七月的時候,曰本憲兵司令部在我們東京大學進行過一次針對學生的民意調查,很有意思。
當時有上千名學生接受了匿名問卷調查,問題基本都與戰爭有關。
比如是否反對戰爭,這個問題不出所料,幾乎所有學生都表示熱愛和平反對戰爭。
但同時也有一題問,滿洲是的曰本的生命線,如果為了維護滿洲利益而對中國采用武力,請問這樣做是否正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