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定的最低目標是首個周末突破五千萬,沒想到首日就突破了。
影評也都出來了,《華盛頓郵報》:“這是一種人性的釋放,是一種能量的轉換,影片會點燃你,讓你在奇異的視覺冒險中感動不已。”
《洛杉磯時報》:“一部瘋狂且未來主義的驚悚電影,展現超乎常人想象力的同時,結合了傳統的科幻小說閱讀感,尤其是嶄新的視覺表達技術,難以描述地震撼心魄。”
《芝加哥太陽報》:“完美無法解釋,但《我是傳奇》提供了一個解釋,把一個完美的概念綴上前言和后語,凡是原作里博得喝彩的只言片語,《我是傳奇》都奉上了雙份的演繹。”
《舊金山紀事報》:“導演雪野江川似乎非常善于處理殘酷的場面,而且他也很聰明地讓史密斯保持了本色,影片值得一看。”
負面評價當然也有,比如說影片的娛樂元素處理得當,有一種徘徊不去的都市絕望感,是反文明的。
也有報紙說開始時這是一部對孤獨深思、引人入勝的電影,但漸漸就發生了錯誤的變化,尤其是喪尸出現以后,而且再也沒有回到正軌。
不過總體評價是可圈可點的,這些負面影響不了大趨勢,這部電影的票房基本穩了。
邁克爾尤其興奮,不用分析師出報告,他根據史密斯以往的情況已經開始預測最終票房:“《機械公敵》首日三千八百萬,最終票房三億五千萬,《黑衣人》首日六千二百萬,最終全球票房五億九千萬,按這個趨勢計算的話,《我是傳奇》最終全球票房應該在七億五千萬左右!”
這個預測還是比較靠譜的,江川記得這部電影原作票房六億多,接近七億。
雖然這個成績令人欣慰,所有投資人都能大賺一筆,不過江川還是有些遺憾,改了那么多地方填了那么多坑,連女主都換了,似乎并沒有對票房有多大影響,這歷史的車輪也太硬了。
威爾·史密斯之前票房最高是《黑衣人》,五億九千萬,斯嘉麗票房最高是《逃出克隆島》,一億六千萬,如果《我是傳奇》真的達到七億五,那將是兩人目前的票房紀錄,也是江川的票房紀錄。
不過斯嘉麗的《逃出克隆島》投資一億三千萬,票房才一億六,分成后制片方還虧損了八千萬,是大導演邁克爾·貝成績最差的一部。
邁克爾·貝今年六月份剛上映了《變形金剛》第一部,制片成本和《我是傳奇》差不多,也是一億六左右,全球票房收獲七億一,或許這兩部電影今年最有對比性。
今年票房最高的電影是《加勒比海盜3:世界的盡頭》,九億六千萬,第二名是《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九億四千萬,第三名是《蜘蛛俠3》,八億九千萬。
不過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制片成本都超過兩億,已經是另一個量級,《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制片成本也是一億五千萬左右,倒是可以比較,但想超越感覺有些不太可能,畢竟《我是傳奇》對學生的吸引力差多了,也沒有前面劇集作鋪墊。
不過華納的專業市場評估人員的看法和邁克爾不同,因為意大利、德國以及俄羅斯等國家要推遲兩天上映《我是傳奇》,歐洲那邊缺失了首日票房大頭,所以他們預計票房有可能達到九億。
這話江川倒是更愛聽,不過《蜘蛛俠3》投資兩億六才拿下的八億九千萬,想要超過恐怕也很困難,最終可能也是聽了高興一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