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當李恪和蘇長生等人看到熬制出來的鹽之后,李恪不由眉頭緊皺。
“先生,這,是不是哪里不對?”
蘇長生瞥了一眼熬制出來的鹽,雖然里面還是有些雜質,顏色也沒有那么白。
但是總體看上去并沒有什么問題,至少也要比這個年代的鹽質量好。
蘇長生忍不住問道:“殿下,怎么了?有什么不對嗎?”
李恪不由擔憂地問道:“鹽怎么可能這么白?這么白的鹽能吃嗎?”
以前的鹽,好長一段時間叫做青鹽,也就是說,顏色發青。
這讓他們都感覺,鹽就是青色的。
其他顏色的鹽,都是另類。
蘇長生忍不住哈哈大笑道:“殿下,可是,純凈的鹽,本來就是白色的啊。哪些泛青的鹽,其實是里面有雜質。”
“殿下品嘗一下這鹽就知道了。”
聽到蘇長生解說之后,李恪捏了一點鹽放入嘴里。
然后眼睛忍不住一亮說道:“不錯不錯,這鹽真咸!”
鹽嘛,本來就應該是咸的。
不過在這個時代,他們沒有更科學的辦法去除鹽里的雜質。
即便是哪些富貴之家或者是皇室,所吃的鹽,都沒有這么白。
他們吃的鹽的味道,也沒有如此正宗的咸。
并且這鹽里面,并沒他們常吃的鹽的那種苦澀味道。
既然這鹽能吃,并且品相還更好,哪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第二天,蘇長生開始勘測地形,然后根據地形,繼續打井。
打好井之后,就開始安裝壓水井,然后就可以壓水,然后開支熬鹽。
他們的工作效率很高,一天時間,就能夠打出四五口鹽井來。
而井一多,需要熬鹽的人手哪就更多了,需要更多的鐵鍋和更多的人手。
于是,接下來,玄武縣令開始忙碌起來。
不過玄武縣令雖然忙,但真的是痛并快樂著。
因為這些人手,全部都從玄武縣里尋找。
這些人可不是白干的,一人一天給五文錢。
這個工錢,在這個時代來說,可以說是相當高了。
并且這熬鹽的生意,可是個長期的買賣。
只要鹽礦不被開采空,他們都不會失業。
等這個鹽礦完全開采出來,怕不是能讓他們玄武縣大半個縣的百姓,每家都能有人到這里做工。
而來他們玄武縣來拉鹽的商家,自然也是絡繹不絕。
人一多,就要消費,他們玄武縣的經濟,自然也就發展上去了。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能夠將治下的縣治理的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百姓愛居樂業,這是他們最大的夙愿。
因此,盡管十分忙碌,但是玄武縣令,卻是十分開心。
而隨著鹽井越來越多,每天能夠熬制出的鹽,也是越來越多。
其實到的后來,已經完全不需要這么多鹽井了。
因為暫時,他們已經熬制不過來了。
一口井就出多少鹵水啊?夠多少口鍋熬制的?
現在整個玄武縣都沒那么多口鍋,臨時采購都采購不到那么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