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方說孝子的故事,或者說是各種奇人異事,甚至是各地的兇殺案件等等。
報紙報紙,不但要有教育意義,不但要能增長知識,還需要一定的趣味性。
當然了,前期的時候,這個板塊,甚至連祖國山河板塊,注定是比較狹窄的。
但是后期,可以在各地建立分報社。
可以面向社會征集稿件,到時候,就能夠征集到質量越來越高的稿件了。
而最后一個板塊,則是文學天地。
這里可以刊登詩詞歌賦,可以刊登文章話本。
大概的版面,大概就是這些。
而馮志高聽完之后,眼睛不由一亮。
先生實在是太厲害了啊。
這個報紙,還沒有創建出來,只是聽先生這么一介紹,馮志高就覺得,報紙一定會十分火爆。
并且,這里面的工作量可能會很大,但是卻是十分符合他的脾性。
尤其是最后的文學天地的話本,他現在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撰寫稿件了。
而接下來的時間,蘇長生則是在長安城內皇城旁邊,專門尋了一個空宅子。
皇城附近的空宅子,基本都是被抄家的貪官的宅子。
如若不然的話,皇城附近,怎么可能會有空宅子呢?
這樣的宅子,都被收歸官用,一般都被李世民賞賜給手下的大臣們了。
蘇長生前往索要一棟用來重做報社用地,自然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有了地方之后,蘇長生開始對宅子改造。
其實倒是不用大改。
畢竟武城村有造紙廠和印刷廠,并不需要在報社內部印刷。
印刷的任務,還有所需要的紙張,可以直接交給武城造紙廠和印刷廠就可以了。
肥水不流外人田。
報社的成立,大大增長了武城造紙廠和印刷廠的業務。
報社成立之后,接下來就是人手方面的問題了。
蘇長生在武城村找來幾個人,負責管理。
當然了,這些人,其實只是一個過度階段,蘇長生的目的,是讓馮志高快速成長,等過個幾年,整個報社,都可以交到他手里去。
最近幾年,武城村的村民,每一家每一戶,現在都很少再做苦力了。
由老馮頭負責,讓他們每一家,都負責一部分事物。
當然了,這都是根據他們的能力來的。
千人千面,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管理的。
但是所有適合管理的,人品不錯的,都是重點培育對象。
只要有這方面的才能,武城村就一定能夠培養出來。
因為最近幾年,武城商行的發展實在是太快了。
崗位簡直不要太多,還怕培養不出人才來?
武城村不但培養自己的人才,同時還積極吸納人才。
當然了,但凡是被吸納進來的人才,首先一定人品必須過硬。
現在報社還沒有成立,蘇長生先調集幾個管理人才過來。
既然報社是由蘇長生一手創辦的,那么蘇長生就不能讓報社落入其他人之手,必須要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
然后,就是一些編輯方面的人才了。
這些人,教育部那邊,蘇長生調集過來一人,農業部那邊,蘇長生同樣調集過來一人。
這兩人,專門負責前面兩個板塊的文章。
他們自己寫也好,或者是由他們各自的部門寫也好,哪都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了。
這兩人只是借調,編制仍然在他們原部門,但是工資是在報社這邊領取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