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錯特錯。
人家在劇場里只是普通觀眾,這沒錯。
但在劇場之外呢?
你哪里知道,他們到底是哪座山上的虎,哪條河里的龍?
穿個拖鞋來聽相聲的,他也有可能是語言類的行家里手。
所以,敬業演員,對觀眾永遠都是心懷敬畏的。
同樣,對自己的手藝,一定不會得過且過,而是精益求精。
一段繞口令,練一輩子都練不到頭。
也只有這樣的演員,未來的路才能走得長遠。
唐宇走過去:“小岳,注意你的方言口音,再來一遍我聽聽。”
“哦,好。”小岳點頭,“南邊來了他大大伯子家的大搭拉尾巴耳朵狗……”
又一遍聽完。
“小岳,師父有沒有跟你講過,河南口音跟普通話的區別?”唐宇問道。
小岳臉紅了,小聲道:“講過,可有些我聽不懂,我,我也不敢問。”
得,就知道他是這個性子。
“下次有聽不懂的就問,他又不會吃了你,我現在跟你簡單講講吧。”
“成,師哥,您說。”
“從河南話轉到普通話,其實是有優勢的,為什么呢?因為河南話大部分的讀音跟普通話是一樣,它們只是音調不同而已。比如,‘你好’,普通話都是三聲,但你們那里卻都讀一聲,對不對?”
小岳聽聞,眼前一亮,點頭如小雞啄米。
“所以呀,這就是規律,而且這類的字很多。你得分類,第一類,就是我剛才講的這種,你只要注意的它的音調就成;第二類,那就是讀音完全不同的字,這個數量不多,你可以去找師父要這種書,專門練。”
“好,我記住了。”小岳應道。
“有一個技巧,你可以試試,在做功課的時候,無論是貫口,還是繞口令,其他的也一樣,你分三步來練,你先一個字一個字的念,把音調咬準嘍,然后再慢慢加快速度,練熟,最后加上表演的其他要求。”
小岳聞言大喜,道:“好,我聽師哥的,就照您說的來練。”
當即又練開了。
“南~邊~來~了~他~大……”
唐宇聽了幾個字,見小岳確實明白了自己的意思,這才向另一邊的燒餅走去。
小岳這還只算查缺補漏,磨的是細節。
只有燒餅這個家伙,才最讓人頭疼。
燒餅眼珠子一直在亂瞅,見師哥過來了,趕緊賣力的念道:
“打南邊來了個啞巴,腰里別了個喇叭,打北邊來了個喇嘛,手里提了個獺犸,提著獺犸的喇嘛要拿獺犸換別著喇叭的啞巴的喇叭……”
唐宇瞧他一副死性不改的模樣,就來氣。
“你給我再這么喊一句試試!”
“呃,忘記了,嘿嘿。”
燒餅趕緊壓低聲音,繼續念,眼睛依然不老實的直往唐宇身上瞅,估計是隨時準備縮頭。
唐宇不管他的小心思,只管觀察他說話發音的習慣。
看了一會兒,很不滿意。
他現在倒覺得,燒餅的嗓子之所以會變成今天這樣,不只有師父的原因。
這家伙,應該是打小,就形成了這樣大嗓門嚷嚷的習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變一個人的習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再麻煩,也得先扭轉他的習慣,不然壓根就沒后面的事。
就像人家練武術,如果連馬步都扎不穩,還談什么厲害的招式?
有用嗎?
扯蛋!
可這又該怎么來訓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