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后,十艘戰列艦改裝的加工廠飛船有驚無險,順利的完成了第一階段的任務。
自產制造了一萬艘全新的空天戰機,與此同時,十艘戰列艦改裝的加工廠飛船上的一百名船員也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筆巨款。
如期而至的掙到貢獻點了,誰不開心,誰不興奮。
只是他們不知道的是,遠在第六行星衛星軌道上新家園號生態宇宙飛船上的李舟幾人,對于他們的表現并不算滿意。
觸發人工智能主動干預的次數遠遠超過了原本的預期。
飛船上,因為收到人生第一次巨款嗨皮了一天的眾人,第二天難得準時的到了艦橋,開始進行第二階段的任務——尋找含有大量水分的隕石。
一個星系里,除了星球本身含有水分,哪里的水最多?
毫無疑問,是一個星系外圍厚厚的隕石圈內最多。
所以,從改造第六行星的計劃一開始,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這里,無論是稀缺的水資源,還是其它各種金屬資源,在星系隕石圈這里,應有盡有。
“啟動大型掃描儀,尋找周圍100萬千米范圍內含有水分的隕石。”
林清芝開啟大型掃描儀后,一顆顆的隕石出現在地圖上,一旦經過量子超級計算機的分析,確定哪一顆隕石含有水分,就會自動被標紅。
被標紅的地圖,在同步到所有人計算機上后,所有人開始了人工篩選工作,對標紅的隕石,符合要求的,就會根據隕石的大小等情況,選擇派幾架攜帶碳納米管特制繩索的空天戰機去。
飛船周圍,原本靜止不動的一架架空天戰機,在眾人下達了指令后,三三兩兩的往著不同的方向飛去。
一顆直徑只有一百多米幾乎都是冰的隕石旁,一架空天戰機從遠處穿過隕石群,朝著這一顆隕石飛了過來。
空天戰機停在隕石前,對著隕石中心發射了一根碳納米管繩索,幾乎瞬間,特制的碳納米管繩索進入隕石內,張開固定錨,牢牢地固定住。
空天戰機緩緩的拖動碳納米管繩索,一段距離后,碳納米管繩索瞬間繃直。
隨著空天戰機電漿發動機的輸出功率逐漸增加,那一百多米的隕石漸漸動了,并且開始加速,與空天戰機的速度保持一致。
隕石群里,空天戰機避開眾多隕石,將這一顆隕石從隕石群里,拖了出來,隨后才對準第六行星方向,加速而去。
經過一段時間的加速后,連接著隕石和空天戰機之間的碳納米管特制繩索自動斷開。
碳納米管特制繩索斷開后,原本提供動力的空天戰機一個轉向,朝著加工廠飛船飛去,在那里,它將重新待命,等待下一次飛行指令。
沒有了動力,那直徑一百多米不規則的隕石做勻速直線運動,徑直飛向星系內的第六行星。
經過長達一周的飛行后,這顆隕石將會被第六行星的引力所捕獲,最終墜落到地面,融化成水。
而像這樣含有水的隕石,正在源源不斷的被數以萬計的空天戰機從隕石群中拖拉出來,在給隕石一個最終可以被第六行星地心引力捕獲的初速度后,便放任不管。
一時間,在十艘由戰列艦改裝的加工廠飛船100萬千米周邊,空天戰機熱火朝天的將一顆顆的目標隕石拖拉出隕石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