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或許我們可以找到方法迫使日軍改變由北向南的攻勢!
我們中國的地勢西高東低,日軍若是由北到南則是一片平原地勢,毫無阻隔,完全可以猛扎猛打,可如果我們能迫使日軍由東往西打,那就是屬于典型的攀緣攻勢,我們便可以節節抵抗,同時鞏固后方,將日軍拖入持久戰!”
“而足以改變日軍攻勢節點的這個位置,自然就在上海!”
“第四點呢?”
這一次竟是張治中主動開口詢問,四人已經完全被周衛國層層深入的分析所震撼。
周衛國道:“第四點,團結,后手,決心!”
“團結何解?”
“自然是中華民族上下一心,兄弟鬩于墻,不管以前我們國內是如何自耗的,一旦中日開戰,覆巢之下豈有完卵,這是屬于全中華人民全民族的抗戰,屆時,我們當舉全國之力抵御外辱,所有派系,不管是對立還是合作,都應該放下所有成見,甚至是建立起全民族統一抗日戰線,集合號召起所有的抗日武裝力量,一同對付日寇。
更應該做好思想宣傳,遏止出現漢奸走狗。”
桂永清目露驚色道:“后手又何解?”
周衛國道:“一旦開戰,未思勝,先思敗,這本是兵家大忌,但事實是我**事力量羸弱,恐怕全世界關注亞洲戰場的都不會看好我們。
衛國雖是心痛至極,卻也無可奈何。”
“所以一旦開戰,這場戰爭必定不止一個階段。”
“進攻階段結束,必將進入相持階段,相持階段的戰場我們又該選擇在哪里,還有大后方的國防核心又應該置于何地,這些都是在開戰之前我們就應該規劃好的事情。”
周衛國說到這里,張治中四人臉上的神情已經精彩到不能以筆概述了。
宋希濂倒吸了一口涼氣,又問道:“那么最后一點,決心,又是何意?”
周衛國鏗鏘有聲道:“中日之戰,無論勝負,永不言和,日寇侵占我國土,戕害我民眾,此民族仇恨不共戴天,但凡中華民眾,當以必死之決心與日寇作斗爭,永不言敗,永不言輸。
斷絕求和派的心思,斷絕那些企圖求和茍全性命的囊蟲。
當全中華的民眾皆有決死之心時,任何膽敢侵犯我中華者,必將敗亡!”
慨然之身還在四下回蕩。
張治中四人沉默良久,震撼良久,周衛國的這番話實在驚人,宛如暮鼓晨鐘,令人悚然驚醒。
緩緩回過神來,張治中長舒了一口濁氣,竟是沖著周衛國敬了個軍禮,“縱觀國內軍政各界,能把未來的中日之戰分析的如此透徹的,誰能想到,竟是在你這樣一個小小的青年身上!”
“治中受教了!”
宋希濂,桂永清,杜光亭也一起朝著周衛國敬了軍禮。
到了此刻,他們已經完全將周衛國擺在了與自己同等的層面上。
周衛國用事實證明了自己。
宋希濂甚至開始大叫可惜,“教育長,我看咱們是把衛國這小子放錯地方了,放到他老杜的戰車一連,這不是屈才了嘛!不如把他調到我三十六師去,多的不說,至少給他個團長當。”
桂永清不服氣地喊道:“調到我教導總隊來,參謀長的位置我給他留著。”
宋希濂不樂意道:“放屁,你教導總隊的參謀長不是早就有人了嗎?”
“那就讓他滾蛋,換周衛國上。”想起不久之前教導總隊的參謀長分析的即將爆發的中日戰爭的局勢,再和周衛國方才這一番分析相比較,差距立馬就顯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