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今之計,鞏固虎頭山的防御,隨時做好鬼子大舉掃蕩的準備!”
………………
五日。
近衛文出兵攻打虎頭山根據地的籌備工作已經全部就緒。
平鎮通往虎頭山的方向,各處要道有專門的人緊盯著,近衛文在這段時間,在這些要道上修筑了不少的炮樓和據點,用于提防在自己掃蕩虎頭山根據地的時候,平鎮的國軍趕去支援。
說到底,對于周衛國的假意袖手旁觀,近衛文是不大相信的。
但他有理由相信,國軍不會為了八路軍冒生死危機。
這次進攻八路軍虎頭山根據地,近衛文動用了超過一個大隊的兵力,萊陽只留守了兩個中隊駐防,外加上皇協軍二團大部人馬。
在平鎮的國軍獨立團這邊吃了一鼻子灰的近衛文終于決定調轉槍口,柿子先挑軟的捏,將虎頭山根據地蕩平再說。
至于虎頭山根據地的防御體系,近衛文這段時間發動情報部門,也了解了不少。
進入虎頭山腹地的陽村、趙莊、里壟村三處為主要防御線,拉成三角形防御體系。
不得不說,這樣的防御體系的確高明,一點受到進攻,另外兩點隨時可以趕到支援,或者是從側翼進攻敵軍。
這是典型的三角形防御體系。
但熟知兵法的近衛文很清楚,這樣的三角形防御體系同樣大有弱點。
在雙方實力相差懸殊的情況下,這樣的三角形防御體系反倒會使兵力分散,越發的容易突破。
最終近衛文選擇的戰術是,佯攻兩點,強攻一點,再以點破面,如此一來,他料定虎頭山根據地必定失守。
近衛文的想法是:
陽村是虎頭山八路軍的兵工廠所在,防守力量肯定不弱,趙莊則是虎頭山八路軍的團部所在,更是防御的重中之重,那么里壟村就是最好的選擇,率先攻破里壟村,直接打破虎頭山三角形防御體系,然后蕩平虎頭山。
這就是近衛文的全盤計劃。
為了達到自己的戰術目的,近衛文又從周邊縣城抽調了不少的隊伍過來,不僅如此,他這次出戰帶上了皇協軍三團,和皇協軍二團的部分隊伍,并讓所有的皇協軍都換上了日軍士兵的軍服。
為了干擾虎頭山八路軍的判斷,近衛文幾乎是將出動的兵力平分成了三份,同時向里壟村、趙莊與陽村進發,做出了要同時強攻三點的架勢。
不得不說,老鬼子近衛文的這一招的確陰險。
倘若八路軍沒有察覺到近衛文的陰謀,而是將根據地的防御兵力均分成三份,同時防守陽村、趙莊、里壟村。
一旦開戰,八路軍就會在駭然中發現,進攻里壟村的隊伍戰斗力要格外的強悍。
等到八路軍察覺到近衛文這個老鬼子實際上是虛晃一招,主攻點全部放在里壟村時,怕是為時已晚。
等到日軍主力攻破里壟村,長驅直入,再分別剿滅趙莊與陽村,直至蕩平虎頭山,自然是輕而易舉。
就算八路軍精明,又有百姓作為眼線,察覺到進攻過來的日軍兵力上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