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警備旅經過這半年時間的發展,戰斗力上似乎也有提升,特別是清源警備旅的一團團長劉志輝,也就是那周衛國的異性兄弟,更是一位悍將,這次光復清源縣,劉志輝就是進攻的主力。
外加上虎頭山根據地被周衛國奪取之后,這萊陽周邊的游擊隊依舊猖獗。
近衛文還需要部署兵力、花費精力維持萊陽周邊的治安,根本無法全心騰出手來對付虎頭山和清源縣。
因為這些原因,原本因為憤怒,想要重新整頓兵馬,一舉奪取虎頭山,消滅虎頭山八路軍獨立團以及仇人周衛國的計劃,就這樣逐漸胎死腹中。
無奈之下的近衛文也只能轉攻為守,維持著萊陽周邊的穩定,等到后續出現了契機,再尋求消滅虎頭山和清源縣的計劃了。
而這自然是周衛國想要看到的局面,只要日軍那邊沒了動手的打算,他就可以趁著這段時間大力的開拓發展根椐地,整頓兵馬,增強虎頭山獨立團的戰斗力。
虎頭山。
如今的防御體系依舊延續以前輕車熟路的三角形防御體系,整個虎頭山以三點為線,連成一個小的三角形,趙莊、楊村、里壟村,可以利用三角形防御體系的穩固性,很好的保障整個虎頭山根據地,即便面臨兩倍以上的敵人,也有一戰之力。
訓練場上,這段時間干部們正在大規模地搞軍事訓練,希望早些將新加入的民兵、偽軍、國軍、八路軍徹底融合成一個整體,把戰斗力提升起來。
當然,根據地要想發展起來,只靠軍事自然不行,軍事和經濟是兩大發展的方面,一方面是大搞軍事訓練,另一方面,周衛國下令大搞虎頭山根據地周邊的生產運動。
大量開墾荒地,戰士們訓練之余,則進行農耕。
正好隊伍里以有將近三成都是民兵,這些民兵同志們當初在民兵組織的時候,說實話,主要就是務農,副業才是維持當地的保衛安全。
眼前正好派上用場,把民兵同志們以前種地的經驗全部用于實踐,民兵這邊再反過來教導偽軍、國軍和八路軍戰士們如何進行農耕。
視察生產情況的時候,周衛國和李勇一邊沿著田野走著,一邊討論著著農業生產方面未來的發展方向。
周衛國認為,“眼前咱們雖然在根據地周圍開墾了不少的荒地,可相對于根椐地這上百公里的面積來說,還是不值一提,數量太少了,耕地面積太少,意味著產量少,產量少,咱們的糧食就少,戰士們想填飽肚子就不容易,再加上軍事訓練需要消耗大量的口糧。”
“而一旦有了軍事行動,這邊的農耕生產還得暫時被耽擱。再或者鬼子發動大掃蕩的時候,趁著咱們的作物成熟之際來突襲,也會從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咱們的農業發展,這些以后都是大問題,必須得提前想好應對之策。”
李勇點了點頭,贊同道:“耕地的面積太少,這是個問題,只是咱們現在人手有限,只有這1000多號人,根本開墾不出多少荒地。”
“就算是開墾出來了,咱們的這個能力也是不夠的,遠的不說,就說這個耕牛的問題就很麻煩。”
“現在咱們整個根據地就只有六頭牛,其中有兩頭耕牛還上了年紀,可這段時間咱們開墾出來的荒地沒有幾千畝,怕是也有幾百畝了,就這幾頭牛,就算是日夜加班,也是杯水車薪,搞不好還會把牛活活累死。”
周衛國想了想,說道:“這個問題也好解決,農耕勞動力的問題,咱們戰士現在只是應個急,以后耕地多了,自然不能真指望戰士們丟下槍桿子跑來種地。”
“所以這最后的大頭還是得落在百姓的頭上。”
“那么就涉及到如何把百姓吸引到咱們根椐地落戶,來耕種勞作的問題,這個其實也非常簡單,百姓是很樸實的,只要在咱們這里種地,能夠吃飽穿暖,我想他們是很愿意過來的。”
“咱們可以減稅收,甚至在咱們根據地這里種地的稅收,只需要敵占區的一半,或者更少,另外,可以把話放出去,只要愿意在咱們這里落戶的百姓,滿五個人作為一戶,配發耕牛一頭。”
“等等等等,衛國,你這個話說的是不是有些大了?多的不說,就這五人送一頭耕牛,這句話放出去,你信不信?第二天咱們根據地就能擠滿百姓?”
“可咱們到哪兒弄那么多耕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