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潛的心血沒有白費。
走進鐵官,劉協及趙溫等人對整潔的環境、有條不紊的人員安排都表現了極大的興趣。
官署能打理得這么干凈還可以理解,作坊的現場管理也這么好卻不多見。
在劉協看來,裴潛這水平,到了二十一世紀,至少是大型項目經理級別,獨當一面綽綽有余。
趙溫等人則大為感慨,想不到河東還有這樣的年輕才俊。
世家子弟中,有如此實務操作能力的不多。
絕大多數人都是動嘴一個不服一個,動手一個不如一個。
裴茂生了個好兒子,聞喜裴家機會來了,擋都擋不住。
看完了現場,裴潛將劉協等人引到官署中,展示了準備好的馬甲。
一看到這改良后的馬甲,趙溫等人就大為震驚。
他們曾親眼目睹李傕麾下的甲騎是如何擊破士孫瑞的陣地,若不是天子率騎兵出擊,斬殺李傕,魏杰也難逃一劫,整個南北軍的陣地都將被百余甲騎摧毀。
“你這兒有多少具這樣的馬甲?”趙溫急急地問道。
裴潛看向劉協,得到劉協的同意后,他舉起手。“計劃打造三百具,現已完成五十余具,大概在明年正月十五之前全部交付。”
趙溫“哦”了一聲,沒有再說話。
他心里明白,不管他們怎么勸,天子心意已決。
他絕不是一時起意,而是早就著手準備了。
天子雖然年少,卻有自己的主見,絕不是他們這些老臣勸幾句就能勸得住的。
荀彧、裴潛,天子真正信任的是這些年輕人。
剎那間,趙溫有點心灰意冷。
“這馬鞍能用嗎?”光祿勛鄧泉指著一些新馬鞍,提出了疑問。
這些馬鞍最大的特點就是前后橋都比較低,尤其是后橋。
后橋低,不利于騎乘者保持穩定。騎射還好一些,當騎士挾矛沖擊時,很容易被反作用力推下馬背。對以挾矛突擊為優勢的漢軍騎士來說,這種馬鞍很不適用。
裴潛再次看了劉協一眼。
劉協不動聲色地搖了搖頭。
他提出增設馬鐙時,就提醒裴潛注意保密,不能輕易泄露出去。
其保密程度甚至馬甲還要高。
防范對象不是關東州郡,而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對匈奴人、鮮卑人來說,馬甲沒什么好保密的,他們甚至比中原人更早知道,只是暫時沒有大規模裝備的能力。
鮮卑人后來大量使用具裝甲騎是因為控制了河北,獲得了中原的資源和手工業能力加持。
但馬鐙所需的資源和加工能力都有限,甚至用木板都可以代替。
他可不愿意還沒開戰,先幫敵人開外掛。
裴潛心領神會,敷衍地說,這馬鞍還沒有完工,并非最后的形狀。
鄧泉雖然年紀有點大,卻不傻。見裴潛和劉協眉來眼去,估計是天子提前有安排,不能告訴他們,識趣的沒有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