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對于這個觀點,陸懷安很是贊同。
引入的各種企業,他都盡量往貧困地區帶。
當然了,他們的建筑公司,也逐漸接觸了各種修路、修橋等事宜。
如此一來,各地紛紛都開始了大動工。
各種各樣的工程,陸續都開展起來。
說實話,這樣大范圍的開工,很多人是不大看好的。
“胖子也不是一口吃成的,這樣大范圍地動工,得砸進去多少資金”
“靠他新安集團一個,夠填這個窟窿嗎”
“如果這都能行,那新安集團是多有能耐啊”
“其實也不難,我們全國有十三億人口,每人捐一塊,就有十三億了”
“你捐啊,來來來,你行你上。”
眾人嘻嘻哈哈,都當玩笑。
但他們打心眼里,就不覺得這事兒能成。
新安集團這攤子鋪得太開了。
沒準,回頭這么多項目一起動工,整得新安集團資金吃緊,那才是真的搞笑了。
如此言論不絕于耳。
陸懷安沒把這些話放在心上,他召集大家開會,認真地宣布“這些項目,都是必須完成并且必須按質按量完成的。”
這些基礎建設設施,都是引進新型企業的必要條件。
至于資金什么的,也不需要他們操心。
因為
這些外資企業是奔著新安集團來的,而新安集團是配合當地各個部門。
等于是搞經濟、創發展的同時,把扶貧工作也做了,而且,還拉高了當地就業率。
如此一來,效果當然很好。
各種銀行都恨不得親自出馬,零利息貸給他們呢,怎么可能會缺錢。
陸懷安穩定人心之后,也是非常慎重地囑咐“一定要注重質量。”
跟人民生命安全相關的事情,半點馬虎不得的。
“是”
層層傳遞下去,最終抵達前線的時候,已經細化到了各個項目各個方案甚至每個細節。
新安集團名下的建筑公司,那就沒一個孬的。
眼看著,各種橋梁各種公路,很快就進入了施工狀態。
如此一直持續到年底,有不少工地陸續傳來了合龍的好消息,也有不少仍在施工中。
不過陸懷安都挺高興的。
只要運轉正常,那就說明這事行得通。
也正因為這些正在建設中的項目,陸懷安被拖住了腳步,今年過年,怕是只能留在北豐了。
沉如蕓琢磨琢磨,覺得也可以“正好,爸媽今年都清閑了,把他們接過來接年吧。”
年紀一大,陸啟明也漸漸覺得有些吃力了。
國外的公司,他能賣的賣,不想賣的,都是些一直盈利頗豐的公司。
他現在都在盡量調整,想轉給張正奇他們收購。
這也算是,變相地給了陸懷安。
只是他的這一行為,讓陸清寧很是不解。
“為什么要賣”她如今掌管著那么多的子公司也沒喊累啊,不想管請個管理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