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家主坐在一塊會盟的效率,相比于之前的速度可是高多了,畢竟有什么事情,他們自己就能拍板決定了,根本不用請示任何人。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十七家家主很快就敲定了會盟的事宜。
盟主毫無意外的由司徒耀來擔任,畢竟除了他之外,在南方諸郡也找不出來能統領十萬人以上的將領了。
只不過盟主歸盟主,這些世家的家主可沒有打算將自己麾下的兵馬全都交給司徒耀,他們采取的形勢,跟莫自在前世十八路諸侯討董的情況差不多,這些世家依舊是各自為軍,只不過是在大方面上聽從司徒耀調度罷了。
而司徒耀對此也沒有任何異議,只要他們出兵,并且愿意聽從自己的調令,那么這些兵歸誰統領,那都無所謂。
這次會盟,除了敲定盟主之位,還商討了各家需要出多少兵,最終商議出來的結果是,除了最南端的三個郡之外,其余十四家一共出兵七十萬,再加上司徒耀黔江郡的十萬精兵,加起來也就是八十萬大軍。
至于那三個冥頑不靈的州郡,既然不想出人,那就直接讓他們出糧,八十萬大軍所需糧草,有一半都由他們三家供應,不然的大軍組建起來,第一個就拿他們開刀。
在這個結果確定下來之后,那三個州郡的世家家主差點哭了,但看著氣勢洶洶的其余家主,他們也不敢說什么,只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默默同意了這個方案。
在這些事情都商討完畢之后,司徒耀將出兵時間定在了五個月后,也就是來年開春。
畢竟天氣馬上就要轉冷,他們的麾下跟莫自在可不一樣,大多都是普通士卒而已,根本無法在天寒地凍的時節用兵。
更何況,各家答應好的兵源,也不是立刻就能拿出來的,依現在各家的養兵情況,他們能湊出來八十萬的一半就不錯了,至于剩下的,需要他們重新募兵,然后訓練,五個月的時間,剛好差不多。
雖然這樣訓練來的士卒戰斗力肯定會很差,但他們本來也沒指望這些士卒能有多少戰斗力,畢竟在他們看來,他們都有八十萬人了,還要什么戰斗力,一人一口唾沫也淹死朝廷的軍隊了。
更何況,他們不還有一半精銳嘛,足夠了。
司徒耀對于這個結果也心知肚明,所以也沒說什么,反正在他看來,新招募的那些士卒肯定不用用來打仗,到時候把他們撒出去,從其他方向去進攻朝廷的防線。
其實說白了,他把這些人派出去,就是想欺負莫自在兵少,手中只有一支精銳部隊。
莫自在手中是有支精兵不假,但他能分成多少隊?到時候這些士卒從多個方向進攻,他倒想看一下,莫自在究竟是管還是不管。
若是管的話,他手中的兵肯定不夠,而若是不管的話……要知道,亂兵有時候比亂匪還要可怕,若是被他們一路席卷往京城打去,他就不信莫自在真能坐得住。
到了此時,朝廷跟南方世家的態度已經很明顯,雙方劍拔弩張,但卻有因為有各自的盤算,所以都在默默整軍備戰。
莫自在這邊,在積極修橋鋪路,搭建鐵軌,并大肆出售煤炭,收攏資金擴張麾下的人馬。
而南方世家這邊則簡單的多了,只有三件事,那就是抓壯丁,籌軍糧,訓練軍伍,也是在積極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做準備。
……
就在大周三方,或者說三方都在摩拳擦掌,準備大戰的時候,遠在大周之外的鄭國此時也顯得不是很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