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長青提出了基因編輯的方法,通過人為的介入,來使藥物的效果變成和變異的患者一樣。
但是在實踐上,基因編輯還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注意和嘗試,并不是短時間可以完成的。
這兩天持續的高壓工作,蘇長青也是略微感到有些疲憊了。
只不過在這疲憊之余,參與科研,確實讓他得到了快樂。
根據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來看,人的一生所求,可以分為八層。
從最低下到最上層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尊重需求,求知需求,審美需求以及自我實現。
前六層,如今身價百億的蘇長青早就已經干穿了。
現在這個世界上能讓他感到快樂的事情屬實是不多了。
很多偉人在達到這個層次后,都會區追求第七層,自我價值的實現。
科研,是在尋求這個世界的真理,真理,是不會因為外物而發生改變的。
無論你家財萬貫還是一貧如洗,在真理的面前都是平等的。
追求真理的路上,蘇長青可以甩掉他所擁有的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獲得無與倫比的快樂與成就感。
一代文人大家豐子愷曾這樣評價他的恩師李叔同:“我以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物質生活就是衣***神生活就是學術文藝。靈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三層樓。
懶得走樓梯的,就住在第一層,即把物質生活弄得很好,錦衣玉食,尊榮富貴,孝子慈孫,這樣就滿足了。這也是一種人生觀。抱這樣的人生觀的人,在世間占大多數。
其次,高興走樓梯的,就爬上二層樓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頭。這就是專心學術文藝的人。他們把全力貢獻于學問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藝的創作和欣賞。這樣的人,在世間也很多,即所謂‘知識分子’,‘學者’,‘藝術家’。
還有一種人,‘人生欲’很強,腳力很大,對二層樓還不滿足,就再走樓梯,爬上三層樓去。這就是宗教徒了。他們做人很認真,滿足了‘物質欲’還不夠,滿足了‘精神欲’還不夠,必須探求人生的究竟。他們以為財產子孫都是身外之物,學術文藝都是暫時的美景,連自己的身體都是虛幻的存在。他們不肯做本能的奴隸,必須追究靈魂的來源,宇宙的根本,這才能滿足他們的‘人生欲’。”
大師李叔同出身豪門,從小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全才,無論是音樂繪畫,還是文學戲劇,都有著相當不俗的造詣。
大學畢業時,那首非常著名的‘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正是出自于李叔同之手。
享受過了世間一切的他,晚年最終選擇了出家為僧,在佛學上,同樣有著不俗的造詣。
這樣的傳奇的一生,堪稱完美。
蘇長青現在就處于第二層上,他不知道自己以后會不會有上三樓的想法,但起碼目前來看,他還是非常滿足于二樓帶給他的精神享受和一樓帶給他的身體享受。
敲門聲打斷了他的思緒。
“請進。”
王來頂著大大的黑眼圈走了進來,看得蘇長青有些心虛。
讓這樣一位中年人天天陪自己一個年輕人爆肝,似乎有些過分了啊。
“王教授,基因編輯的事情,看來是我著急了,等十一假期結束以后再繼續吧,現在實驗室里的工作就是生產第一支祛疤膏,那些人就夠用了,你看你要不回去休息下?”蘇長青想了想,說道。
王來搖搖頭:“不了,這幾天跟著大家一起做事,讓我回憶起了年輕的時候,為了夢想,勇往直前的熱血。”
“噗。”蘇長青有些忍俊不禁。
“王教授可真是工作狂啊。”
“害。”王來笑了笑,拉出椅子坐上去。
“我當初在哈佛讀研一的時候,參加了一個項目組,做免疫學研究,就是關于《體細胞超突變》的研究。。。。”
蘇長青饒有興趣地聽著王來將他年輕時候的科研經歷娓娓道來。